
市民小方表示,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相信旅游和外卖的APP能提供这么多借贷产品,“比一些专业金融APP还丰富。”
APP们为啥对信贷业务趋之若鹜?流量变现好渠道
为什么以科技创新为己任的互联网平台对借贷业务趋之若鹜?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背后有三方面原因。一是进入“流量变现期”,这些巨头经过前期发展,积攒了巨大的流量,而金融是流量变现的好途径。
二是经过前期严厉的整治,P2P网贷平台归零,留下了市场空白。去年11月27日,中国银保监会首席律师刘福寿表示,互联网金融风险大幅压降,全国实际运营的P2P网贷机构由高峰时期的约5000家逐渐压降,到2020年11月中旬已完全归零。与此同时,无论是资金提供方还是借款人都还存在真实的需求,互联网平台开展借贷业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用合法形式填补市场空白。
三是互联网平台需要新的利润增长点。近期众多互联网公司在服务上纷纷涨价,暴露了成本压力与日俱增的现实,而借贷业务应该是他们寄予厚望的新的利润支撑。
苏宁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黄大智指出,我国消费金融市场空间巨大,这些提供贷款服务或入口的App,主要瞄准年轻人,因为年轻人收入有限,贷款意愿和需求相对较高。此外,由于贷款业务利润率可观,为其引流也成为很多App流量变现的手段。
开通借款服务要谨慎 避免被“套路”
北青-北京头条记者发现,APP们的借款服务有很多揽客招数。无论相关协议的字迹多小,多不显眼,消费者在决定借款前一定要仔细看清每一份协议,同时想清楚自己是否真的需要借钱,有没有还债能力,不要只看到宣传广告就头脑发热点击开通,稀里糊涂借完钱后再后悔。
据了解,APP一般都会对借款客户“送礼品”“送会员”。多个视频类App称,只要使用其贷款业务,就会送一个月视频VIP会员,如果达标还可以最多送12个月的会员;还有APP每日会送免息名额。消费者要想清楚自己是否需要这些赠礼?为了这些“小恩小惠”开通借款是否真划算?
市民小石曾在某视频平台看见“免费送3个月VIP会员”的弹窗,她以为是平台促销活动,想到能省下几十块钱的会员费,就赶紧点了进去,可之后,她才看见页面上方写着“新用户领30天首期免息券”,中间还有“最高可借额度200000元”的大字。她仔细观察,才发现原来在“3个月会员”的旁边还有一列小字“首贷即送”。
APP们还爱打出快速审批、极速放款、通过率高的旗号揽客,有些甚至声称“最快2秒到卡”。然而,快速放款的背后,是对个人信息的大量索取。记者发现,多数开通贷款服务或入口的App需要读取用户通讯录,并需要一直读取用户位置信息。类似的条款包括“平台将收集您的通讯录/和您的亲戚朋友及联系人的手机号码”“当贷款逾期时,平台有权向合作单位,以及您的亲戚朋友、联系人披露您的违约信息(含贷款逾期信息)”。此外,大部分APP还要上传身份证、刷脸,还要填写个人工作、住址等信息。
部分APP仍违规以日利率宣传揽客
2020年底,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警惕网络平台诱导过度借贷的风险提示》强调,一些机构或网络平台在宣传时,片面强调日息低、有免息期、可零息分期等优厚条件。然而,所谓“零利息”并不等于零成本,往往还有“服务费”“手续费”等,此类产品息费的实际综合年化利率水平可能很高。
今年3月31日,央行正式发布2021年第3号公告,要求所有从事贷款业务的机构,在网站、移动端应用程序、宣传海报等渠道进行营销时,应当以明显的方式向借款人展示年化利率,并在签订贷款合同时载明,也可根据需要同时展示日利率、月利率等信息,但不应比年化利率更明显。
然而,北青-北京头条记者发现,仍有不少APP在页面展示的是看上去很低的日利率,没有向消费者明示年化利率。比如,唯品会的“唯品花.取现”申领页面只显示“最低日息费万3, 60秒极速到账”;芒果TV的“芒哩.好贷”号称“申请易,放款快,利息低,日息低至0.02%”,也没有显示年化利率;首汽约车APP在“我的钱包”页面的“金融服务”显示“极速借款,日息最低万2”,点击进入后才有年化利率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