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对石头的崇拜
石头是一种自然物,同时又是与大地,山体不可分割的,在原始时代,先民用它制作石斧、石刀、石镰、石铲等,广泛用于生产、生活和战争之中。
由于石头的功能极大,与人们的生活又密切相关,人们经常观察石头,想象石头,尽而把石头神化,把一些与众不同的石头奉为神灵,崇敬它,祭祀它,形成了对石头的崇拜。
生活在金川、小金、马尔康、理县、黑水和汶川部分地区的嘉绒藏族就非常崇拜白石,他们把白石作为吉祥物放在房顶上、门眉和石塔的台阶上,也放置在敬山神和水神的地方,有的还放置在耕地的中央。
对白石崇拜的内涵非常丰富,是太阳崇拜、月高崇拜、星辰崇拜、云彩崇拜的延伸,又是山崇拜、水崇拜、云彩崇拜的替身。
嘉绒藏族生活的地区,多是高山和河谷相交错的地方,因此也特别崇拜山神和水神。
每座山都有自己的山神,山神名与山名相一致,每个山神都有美妙的神话传说。村庄附近的山坡上都有一座石砌小塔,塔上放置有白石,插有许多风马旗(经幡),每到吉日,人们要到那里去,祈求山神的保佑。
白石放置在房顶墙角上时,又带有原始的生殖崇拜的意味,墙角和白石组成在一起,其形如男性生殖器,以祈求多子多福,人丁兴旺。
3、对高山的崇拜
古人崇山,多把山作为兴云布雨的神灵。
《礼记·祭法》中有: “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
山能出云,云能致雨,故山能为风雨,这是古人由山中多云现象所作出的关于雨水生成原因的推想。
《晋书》中也说: “遣诣终南山请雨,祈文曰: “峨峨大石,佐岳通理,含滋吐润,惠我四海”。
由于石崇拜中融入了山神主雨水的观点,所以高山也成为兴云布雨除旱的吉祥物。
后来很多皇帝到山东泰山去拜山,也是出于对高山的崇拜。
4、对“风云雨”等自然现象的崇拜
“风云雨”等自然现象,主要因为与原始农业生产密切相关而受到崇拜。
雨对农业生产起决定性作用,雨是气象崇拜的中心。云与雨实质上属于同一类物质。降雨必先有云,有云才有雨。
《易·乾》说: “云行雨施,品物流行”。
《诗·邶风》: “习习谷风,以阴其雨”。
说明古人认为风可致云,云可为雨。所谓东风化雨,呼风唤雨,都包含了风致雨的观念。能带来雨水与农作物丰收的云,称作吉云、祥云、青云等,后来发展又被赋予其它内涵,作为吉祥物广泛流传。
5、对日月星辰的崇拜
天体崇拜,在黄河流域有悠久的历史。
安阳殷墟卜辞中就有王室祭祀日出日落的仪式,称宾日饯日。
周人亦有“祭日于坛,祭月于坎,以别幽明,以制上下。祭日于东,祭月于西,以别外内,以端其位”的记载。
太阳是天空中最耀眼的发光体,所以成为光明,天帝的象征。从秦皇汉武泰山分禅,到明清时代的天坛、地坛、日坛、月坛、社稷坛都是帝王宫廷祭祀天地日月的见证。
天体崇拜作为一种文化,也在民间延绵。民间把对天的崇拜,具体化为日月星辰的崇拜。
鲁西北、冀东南一带,就有二月初一接太阳,吃太阳糕的习俗。
山东宁津一带认为六月十九是太阳的生日,头天晚上,各村寺庙鼓锣喧天,妇女们诵经拜佛通宵达旦,至太阳出来,晴天皆大欢喜,阴天不欢而散。
中秋祭月是极普遍的风俗,山东河北称兔儿爷,画像以白兔捣药。山西、河南、陕西称月老在结婚拜天地时插上月老神位。甘肃、宁夏中秋祭月,是在中秋以瓜果相馈送,晚置酒对月饮,曰赏月。甘肃洮州,中秋作月饼,具果祭月,次日以果饼馈亲戚。以月圆象征团圆。
星辰崇拜非常古老。《尔雅·释天》中说到祭星方法是 “布”,就是把祭品撒放在地上,后来祭星就有专门贡祠,西汉以前,仅陕西、甘肃、青海一带,很多神庙供奉着星神。
一些较亮的星还被用来象征各种吉祥意义,称为文曲星,老寿星等。

(二)来源于动物的吉祥崇拜。
来源于动物的吉祥崇拜,最具有代表性的有:鱼、龟、鹿、凤、龙、麟等。
1、对鱼的吉祥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