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嵩阳书院
河南登封嵩阳书院,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创建于484年(北魏太和八年),时称嵩阳寺,605年(隋朝大业年间)更名为嵩阳观,到五代时周代改建为太室书院。2010年8月1日,嵩阳书院作为“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子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书院内的一棵银杏树,院内共三棵,一颗死于兵火,现存两棵,树龄4500年,曾被汉武帝封为“将军树”,至今枝繁叶茂,院内的巨型唐代石碑更是举世罕见。

四、石鼓书院始建于唐元和五年(公元810年),迄今已有1200年的历史。原址在衡阳石鼓山,时衡州名士李宽在石鼓山寻真观旁结庐读书,宋至道三年(公元997年),邑人李士真拓展其院,作为衡州学者讲学之所。二年(公元1035年),朝廷赐额“石鼓书院”,遂与睢阳、白鹿洞、岳麓书院并称全国四大书院。书院主要建筑有武候祠、李忠节公祠、大观楼、七贤祠、敬业堂、合江亭。1944年7月,石鼓书院在衡阳保卫战中毁于日军炮火。

三、岳麓书院是中国历史上赫赫闻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长沙湘江西岸的岳麓山脚下,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学府之一,其古代传统的书院建筑至今被完整保存,每一组院落、每一块石碑、每一枚砖瓦、每一支风荷,都闪烁着时光淬炼的人文精神。
岳麓书院历经千年而弦歌不绝,学脉延绵。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由官府捐资兴建,正式创立岳麓书院。北宋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见岳麓山长周式,御笔赐书“岳麓书院”四字门额。嗣后,历经南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廿九年(公元1903年),岳麓书院与湖南省城大学堂合并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沿用书院旧址。中华民国15年(公元1926年),湖南高等学堂正式定名湖南大学,仍就书院基址扩建至今。

二、丽正书院,在唐开元十二年建于东都洛阳明福门外。是收集、整理全国各种图书典籍,撰写国史时政,奏献筹策建议,举荐治世良才,溶藏书、研究、举贤为一体的全国最早、最大的一所官办书院。集中全国一批著名文人、学者在此任修书、侍讲等事,张说总其事。它孕育了以后渐起的各类书院“培养人才”、“研究史籍”的学风,奠定了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群星璀灿的基石,在我国书院教育发展史上有不可磨灭的开创之功。

一、问津书院,坐落于武汉市新洲区旧街孔子河畔,民间俗称“孔庙”,因《论语》中孔子周游列国至楚国孔子使“子路问津”于长沮、桀溺典故而得名。书院始建于西汉年间,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问津书院是孕育元、明、清三朝鄂东文人的摇篮,被称为中国最古老“大学”。在历史上曾与岳麓书院、东林书院、白鹿洞书院等齐名,自宋至清,书院共产生进士387名,因其在我国教育史、文化学术史上的重大影响而被载入《中国书院志》。 问津书院位于大别山南麓脚下,风景秀丽,人杰地灵,2002年被授予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是湖北省唯一的孔子遗迹,也是武汉市乃至湖北省保存得最完好的古代书院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