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当预算指定的基础、条件发生重大变化,原有的假设因素不复存时,就必须对预算指标进行适时调整。调整指标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在下一周期运行前进行调整。这里的调整是阶段预算目标调整,不是总体预算目标的调整。调整要有依据,具有可行性。
15、月末和项目工程竣工后,要及时准确核算预算的执行结果,为预算分析、考核和奖惩提供依据。
16、通过分析确定差异,并对差异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分析要在价格、数量、结构上进行。对找出差异的原因要落实到责任人和班组,并要制定对策进行解决。
17、单位工程项目当月和单位工程竣工时,将预算的执行进度和执行结果,准确、及时的上报、反馈给上一级管理部门和行政一把手。
18、单位工程项目激励机制必须完善,否则预算管理难以开展、预算目标难以实现。在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执行过程中,在人性化的前提下,更直接、更现实的体现奖惩和兑现。
#03依据标价分离原则制定工程项目目标成本
“标价分离”工作的开展,即通过对中标预算的深化、细化,结合施工当地人材机市场价格和企业自身管理水平,编制施工预算,确定目标成本,作为项目责任成本控制的依据。在施工过程中,对实际发生的量与价进行控制,有效降低施工成本,确保企业盈利最大化。“标价分离工作的实施应与施工组织相结合”理念,是让标价分离工作督促施工组织的优化,让优化的施工组织有效地降低施工成本,从而体现标价分离工作的实质。
以标价分离的思路高效控制施工成本的措施:
首先,把标价分离工作落实到位。工程前期应根据企业及建筑市场现状为该项目量身制定出合理可行的责任目标成本,依据责任目标成本节点对比分析,查找盈亏原因,进而使实际发生成本与预定责任目标成本不相偏离,并需及时制定整改方案,对施工成本进行微观调控。准确统计施工实际发生的量与价,按节点或月度统计,进行节超情况分析,及时制定合理适用的整改方案是控制、降低施工成本的重要环节。
其次,做到合理编制并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技术方案。通过不同方案的比较,选择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利用适用的技术争取更大的成本降低空间。通过标价分离分析出的在实际施工中存在的节超问题,技术部门应依此对该项目的施工方案进行改进,选择能满足需要的前提下价格最低的方案。
第二讲 工程项目阶段性成本管控
#01 投标阶段的工程成本管控
投标是一种激烈的竞争,直接关系到效益的好坏,由于建筑市场的不规范,施工企业为了能中标,往往把标价越压越低。这样对企业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稍一放松就要发生亏损。标价的压低程度应确定在不亏损的限度内,投标要发生多种费用,如标书费、差旅费、咨询费、办公费、招待费等。投标费用大约占每年产值的0.5%—1%,其中未中标工程的费用占三分之一。因此,提高中标率、控制投标费用,成为降低成本的一项重要内容。
应结合本企业的技术、设备、经济、管理等水平合理确定投标报价。在策略上可以采取不平衡报价,即在相同的总标价内,不同的分项工程采取不同的单价,对实际施工中可能增加工程量的分项工程采取高报价,对实际施工中变化不大或可能减少的工程量应采取低价,这样就能在施工过程中为实现盈利创造条件。
#02二、施工准备阶段的工程成本管控
这一阶段的成本控制工作的细致与否将直接决定工程总的成本支出,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为此,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首先是要依据“标书” 和签订的施工合同确定项目成本控制目标,对拟建工程进行成本分解,按单项工程提出成本控制目标,打好成本控制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