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里每年养蚕保种的工作不间断,为的是让这些种质资源得以延续。
可是,养蚕真的是极其辛苦的农活。
经过一整夜的蚕宝宝,早晨5点半就要投喂,早中晚三餐,一顿都不能少。
吃完晚饭,竹匾里都是蚕沙,阿姨们还得打扫卫生,经常要一直忙到夜里10点。
夏季温度高,地里采摘来的桑叶必须窖藏。
暂存桑叶的地方,类似过去的香蕉洞,是个半地下室空间,进出一样要换鞋。
天晴时采的桑叶,要盖膜保湿;下雨天采的桑叶,要吹风扇晾干。
桑叶在地窖最多存放一夜,第二天是一定要用掉的。
蚕宝宝是超级洁癖的生物,它们吃的桑叶,沾不得丁点农药;宝宝本尊,更是碰不得一丝农药。
周文林说,曾经有位朋友,死了一窝蚕宝宝,后来调查原因,发现是早晨出门给家里孩子涂蚊不叮,手上沾了杀虫药。
院子里,养蚕阿姨们经常用消毒水冲洗养蚕用的竹匾,然后在地上摊晾。
如果附近试验田,还有公共绿化,有地方要打药,在养蚕的季节里都会第一时间通报蚕桑所。
蚕室在一楼,难免会有蚊子,这里却看不到灭蚊
周文林说,一些小朋友养蚕死了,如果家里点蚊香、电蚊液这些驱虫产品,那基本就是毒死的。
3】小蚕电商成养蚕大户,有人因此年入600万
因为太辛苦,浙江养蚕的人越来越少。
不过,每年春天,网上电商卖蚕宝宝的生意,倒是非常火爆。
现在,跟地方蚕种站购买蚕种的大户,很多也都是做电商。
85后建德小伙叶元挺就是其中一员,每年购买1000多盒蚕种(一盒大约2.8万颗蚕卵)的他,现在已经是当地的养蚕大户了。
大约在10年前,叶元挺卖宠物用品的淘宝小店,开始尝试卖蚕宝宝。
当时没有生产能力的他,蚕种、饲料都是自己采购来的。
卖了2年,觉得蚕桑产品销路很好,活蚕快递的问题也解决了。
叶元挺就开始问当地蚕种站买蚕种,自己种桑养蚕,做成小学生养蚕教具类的套餐进行出售,一般卖的都是2-3龄的小蚕。
像新鲜桑叶、蚕卵孵化器、抓蚕用的小镊子、小鹅毛、大蚕结茧网、活蚕、彩色蚕宝宝,甚至桑树苗,网店里都有卖。
除了线上销售,叶元挺也和当地学校、生鲜超市合作,提供学生养蚕套餐和怀旧小宠套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