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中可以看出焦仲卿的母亲刁蛮专横,丧失了良母的本性。有人认为,这是焦母因为长期过着“夫在随夫,夫亡随子”的寡居生活,导致感情变异,表现出了轻微的“恋子情结”。儿子是自己在世上唯一的精神寄托,对他有着绝对的掌控欲。

焦仲卿一家
而焦仲卿作为家里唯一的男性,养家糊口的重担责无旁贷地落到了他头上。
一边面对着生养自己的强硬母亲,一边面对着深爱求死的妻子,焦仲卿陷入两难境地,他的“优柔寡断”也是情有可原——这可是在生死和孝道之间抉择的艰难与痛苦啊。
悲剧的助推者:以孝治国的制度
汉代提倡以孝治国,不仅有多位帝王取“孝”字作谥号,而且将《孝经》列为七经之一,实行“举孝廉”的官吏选拔制度,即对“以孝为先”的人给予赏赐,免除徭役,并任以官职。
在这种制度的鼓励下,“百善孝为先”得到迅速传播,逐渐形成主流社会风气。
在孝文化的熏陶、功利的激励下,人们自然也将“孝”视为做人之本,即《孝经》所谓的“罪莫大于不孝”。

焦母与焦仲卿
闻名乡里的孝行除了可以被记载在两汉史籍中,谨遵孝道的人也会因此得到赞赏。
而对于不守孝道的人,后果则严重得多。
据《后汉书》卷九十三记载,一名叫甄邵的人准备升为郡守,但他的母亲最近去世了。因为无暇顾及母亲的后事,又不希望别人知道他“不孝”,于是他将尸体偷偷埋在马屋里。随后,他先接受了封官,然后才发丧。这消息泄露出去后,他在路上被连人带车被推到沟渠中,还挨了一阵乱鞭。待事情上报到朝廷后,甄邵被“废锢终身”。
由此可见,在普遍重视孝道的两汉社会,不遵“孝”制的人都会受到严厉的惩处。
因此,不难理解为何在《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被婆婆遣回娘家时,丈夫焦仲卿替刘兰芝求情,虽然向母亲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抗争,但无论他是迫于母亲的专横,抑或被社会铺天盖地的孝伦理折服,当时的他根本无法扭转事态的发展。
他只能“默无声,再拜还入户”(焦仲卿默然不语,拜别母亲回到房间),然后无奈地对妻子说:“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我是不会休妻的,可母亲逼迫难违)。

落寞的刘兰芝
而刘兰芝回到娘家后,面对母亲、哥哥安排自己再嫁的事宜,虽然也曾据理力争,但最后还是被迫应允下来:“我有亲父母,逼迫兼阿兄”(逼迫我的不仅是我的母亲,更有那横暴的兄长)。
区区两人的绵薄之力,又怎能和封建制度下的孝道抗衡?可事实是,深深相爱的两人根本不打算向现实低头。
封建时期的叛逆:“举身赴清池”、“自挂东南枝”
经历了被遣回婆家、被丈夫误解的刘兰芝,却又深陷情网,最终和焦仲卿相约自尽,一个“举身赴清池”(跳入清冷的池塘),一个“自挂东南枝”(在朝向东南方的树枝上自缢),悲剧收场。
在婚姻关系中,我们与配偶相处的模式,其实是在重新经历自己过去与父母的相处模式。
原生家庭的影响也是造成《孔雀东南飞》悲剧产生的一个主要因素——无论是优柔寡断的焦仲卿,还是性格刚烈的刘兰芝,他们鲜明的性格特征也奠定了他们人生的悲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