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从远方来, 我到远方去 遥远的路程经过这里 天空一无所有 为何给我安慰
海子《黑夜献诗》
//
01·
前天是海子的生日,今天是海子的忌日
就是那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诗人,他永远年轻着。
1989年3月26日,海子在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年仅25岁,伴随他肉体消逝的是包里放的四本书:《新旧约全书》、《瓦尔登湖》、《孤筏重洋》、《康拉德小说选》
相较于他之前写的几封剑指生前好友常远的遗书,最后一封显得有些自相矛盾:“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
我经常跟朋友说,真想回到八十年代,那时候的人对所有事物都有着难以熄灭的热情,纯粹得像一团火,冒着簇簇热烈的光,王小波在《黄金时代》里说:“我只愿蓬勃生活在此时此刻,无所谓去哪,无所谓见谁”,简直是我们这些颓废青年心中梦一样的生活。
上文学概论课的时候,老师说,八十年代是诗歌的年代,那时民众对诗人的热爱不亚于如今对明星的崇拜,也正是如此,诗人赵野才说:“因为有八十年代托底,今天的落寞才显得那么悲情和富有诗意”
02·
时间回到1964年3月24日,海子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高河镇查湾村,那是一个“贫穷而荒凉”的地方。即便如此,乡村依然给他留下了许多美好而鲜活的记忆:
和平与情欲的村庄
诗的村庄
村庄母亲昙花一现
村庄母亲美丽绝伦
五月的麦地上天鹅的村庄
海子从小便展现出极高的天赋,四岁便能熟背毛泽东语录,常常被要求当众表演。恢复高考后,十五岁的海子以370分的高分考上了北京大学(据传当时录取分数线为310分),海子原本心仪的专业是中文系,没有被录取,最后被招进北京大学法律系,是班上最小的孩子。
进入大学不久,海子便先后结识了后来与他并称为“北大三剑客”的西川和骆一禾,这两人后来成为海子的至交好友,他们都是富有创造性的青年诗人,也是为数不多的一直鼓励和肯定海子创作的人。特别是骆一禾,具有宏阔的历史视野与深邃而沉潜的人格品质,是海子诗歌卓越的阐释者。
那是一个真正的“黄金时代”,西川称他们的生活忙碌而享受:那个时候在北京,你会出现一种幻觉,觉得自己正在和别人一起创造历史。
海子在大学期间开始创作,1983年,他将自己创作的一些诗歌油印成一本小册子,取名《小站》诗集的后记中,他引用惠特曼的句子:陌生人,假使你偶然走过我身边并愿意和我说话,你为什么不和我说话呢?我又为什么不和你说话呢?
(北大三剑客)
03·
1983年夏天,海子被分配到中国政法大学校刊工作,后来又调到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教授美学,足以见得海子的能力不止于才华。从1982年开始,一直到他去世,短短的六七年时间里,海子便创作出了200多万字的作品,而且多以诗歌为主,如此旺盛的创作精力和喷涌的灵感,由来才命两相妨,令人慨叹。
当时的诗歌界也有圈子,就像武侠小说中的江湖一样,海子的诗在当时风靡校园,却也未受到主流诗歌圈的太多重视,海子曾不止一次地向好友抱怨:“北京诗歌圈太硬了,太难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