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女真各部族相继“悉境归附”。
明朝中期,在建州女真聚居地设置有三个地方军事行政机构:建州卫、建州左卫、建州右卫。
明朝遵循其风俗,委任女真各部首领管辖自己的部族,世代承袭。
“建州三卫”的出现,标志着满族主体部分的形成。
明神宗万历时期,爱新觉罗•努尔哈赤袭封世职建州左卫指挥使。他暗中发展自己的实力,统一了女真各部。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抚顺市新宾县)称汗,沿用女真先祖的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努尔哈赤死后,其子皇太极继位。
皇太极东征西讨,统一了东北地区。
西伐蒙古,进占漠南蒙古地区;东征朝鲜,迫使李氏王朝臣服。
蒙古林丹汗之子额哲归降,献上了据说是元朝传下来的传国玉玺。这让羽翼渐丰的皇太极野心大增,认为女真一统天下属于天命所授。
皇太极认为自己的本宗建州部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女真族,因而于1635年改族名为“满洲”。
明朝崇祯九年(1636年),44岁的皇太极在盛京(今沈阳)去汗号而称帝,改国号为“大清”,并改元“崇德”。
皇太极成为大清国实际意义上的第一位皇帝,并且追尊其父努尔哈赤为清太祖。
“大清”国号从而确立。
改国号为“大清”的特殊寓意
按照我国历史上的传统,发源地、封爵、建国者、谶语等都是取国号的重要原则。
为什么皇太极定名国号为“大清”呢?
对于这个问题,自古有多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源于远古传说中的少昊。
传说少昊金天氏是黄帝的长子,发展繁荣了华夏早期文化,是五方天帝之一。
少昊称父亲为清,而且也称土为清,胙土于清。
通晓华夏文化的皇太极,自比少昊,因而采用“清”做为国号。
第二种说法,受命于周王室。
在上古的《尚书》、《诗经》、《周颂》等古籍中,均有“清”字。
据此,皇太极认为“清”乃周室受命的象征,将其做为国号,或许是将自己的事业比附周武王之宏伟大业。
第三种说法,与“五行”有关。
朱氏建立了明朝,“朱明”二字均具有火意;而且“火克金”,说明国号“金”不吉利。
在“五行”中,水克火。“清”字具有水意,可以克“朱明”。
因而,志在克服明朝的皇太极,就将国号“大金”改为“大清”,以图取代明朝显得天命所归。
第四种说法,发音近似。
在满语中,“金”与“清”的发音近似,汉语“清”即是满语“金”的发音。
因而,将国号“大金”改为“大清”,是选取发音近似的合适字代用,改汉语不改满语。
此举是为了让汉人易于接受。
第五种说法,取意吉祥。
在蒙古语中,“戴青”的涵义是善战。女真族精于骑射,骁勇善战,而且在民族文化上与蒙古族有很多相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