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哈托上台几十年中,印尼华人在经济上虽然还是可以取得巨大成就,但是在政治上,华人的地位彻底和殖民地时期倒了个,沦落到人人可欺的地步。
几乎每次印尼发生经济危机和动荡,总会有人利用仇富心理把民间的怒火和矛盾转嫁到华人头上。
不得不说,印尼华人社会经过不断打压,长期求稳定,求平安,不愿意多抛头露面,更不愿意抱团形成可靠的政治势力,是至今被人吊打的主要原因。
由此可以想象出,今年的骚乱让印尼的华人心中再生不安。特别是疫情下,大量的印尼人失业,已经有人又将矛头指向了华人群体。
印尼很多行业和领域的主要经营者也是华人为主,但是根本谈不上华人占据经济主导地位。经过几次运动和改革,印尼大部分的基础设施、资源能源以及国民经济等重要产业部门全部在国企的掌控之下。
印尼有超过100个民族,其中87%以上是信仰伊斯兰教,是世界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其自身的地理和多民族等因素让整个国家差异化非常大,特有的多岛屿地域特征使得全国的经济体系很难持久联系在一起,政治上也很难形成统一的凝聚力。
哪怕建国很久了,印尼依旧有很多地区还有持续不断的独立诉求,如马鲁古、廖内、亚齐和巴布亚等地区,也都有自己的武装力量。
要知道,印尼国徽上的国家箴言就Bhinneka Tunggal Ika,在旧爪哇语意即“存异求同”,而使用爪哇语作为国语,而非更通用的马来语,很大程度也是为了照顾国内大量爪哇族的感情。
同时,印尼的人口结构中,平均年龄是28岁,其中25-54岁的人口占比42%,0-14岁的人口占比26%。这是一件好事,可也会令人担忧。
“年轻”可以用在经济发展和奋斗上,同时也是众多社会动乱的不稳定因素。因此,虽然时间已经跨入21世纪,可印尼自身的种种问题使得许多矛盾都有可能因一件小事而激化,而这些事件的主力都会是“活力无限”的年轻人。
回到开篇,虽然《就业法》的出台引发的骚乱还是零星状态,可工会方面宣传将要继续组织超百万人的集会反对法案的事实,学生和环保等组织也给予积极回应。而按照印尼政府一直的工作作风,《就业法》)能不能通过,以及通过后还要很长的时间来过渡,这中间太多的不确定因素都可能产生变数。
经过这么些年的文明洗礼,原先激进的伊斯兰的政党和世俗派的伊斯兰政党都不被越来越讲求平和的印尼人所接受,但是曾经的民族主义和排华情绪依然像个幽灵一般盘桓在印尼的每个角落。
对于广大印尼华人来说,既要担心这么多人集合会不会又带来新的疫情扩散,还要担心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骚乱会不会被别有用心的利用,再次成为挥向印尼华人的大棒。
愿悲剧不要再重演。
END
本文作者:五里东七,血钻故事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