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西游记》中类似的情景比比皆是,可以说每一个故事都饱含传统文化理念:孙猴子学艺小成,跟师兄弟卖弄本事,菩提老祖为何就将他赶下山去?用现代视角看这个事,可能会解读成孙猴子善于个人包装和品牌宣传,也说不定,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一定程度上反而更需要像他这样行为的人。
所以,两相对比,传统对人的要求和现代社会的情况差异还蛮大,而这就有助于孩子们进一步理解传统文化。
还有,玉皇大帝明知道孙猴子顽性不化,爱捣蛋闹事儿,为什么还安排他去看守蟠桃园?猴子不正爱吃桃子吗,孙大圣一想,敢情好嘛,正合俺老孙心意。
从传统文化的角度解读,会发现传统对心性心力要求极为严格,不是自古便有“内圣外王”,如果空有一身功夫,武力强大,修身修心不强,终究是只猴子。你要当得起齐天大圣,玉帝先在大圣府的两旁,安排俩仙吏,一叫安静司,一叫宁神司,正是此意。
04原著《西游记》为何不吸引孩子,真相大白
经典名著《西游记》,妇孺皆知。但原著本身并不吸引小孩来读,是什么原因?前文已经详述,这番总结如下。
首先,用语近文言,小孩不易理解。
其次,作者吴承恩本意并非写给小孩看,而是借助小说表达传统时代当时明朝流行在士子中的儒释道及王阳明心学的观念。用现在话说,原著目标读者是当时文化人——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修养的那群人。
第三,因为原著写作出发点是从观念出发,也就是所谓理念先行,人物、故事皆强出于理念,凡此种种,易读性自然就打了折扣。但它仍不失为传统时代最好的小说之一,也完全够得上今天的经典名著的地位。
西游记里的故事,很吸引孩子,这与原著对孩子的易读性较低是两码事,毕竟一个神话故事,一个经典文学。
@磨铁星球 @海豚出版社 新出《给孩子讲西游记》,全书重读经典,从头到尾,用新颖有趣、孩子易于理解、喜欢读的语言,精炼重讲原书全部70个故事,每一个故事均配有手绘彩图,增加趣味性。
在此基础上,《给孩子讲西游记》再抽丝剥笋,逐层解析每一个故事背后深层次的文化密码,全面立体地引导孩子去思考、理解传统文化。
这样一来,深奥晦涩的原著就真正变成了孩子们的“西游记”。毕竟,无论是书本,还是影视剧,鉴赏文字背后深层次的文化要素,融会贯通传统文化,知道自己从哪里来,至关重要。
当下,用孩子的眼光看“西游记”,其实是很好的一次重温传统的机会,除了品读名著,阅读经典,学习和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更有意义的,会在孩子心中埋下一颗种子,在他们成长路上,日后得着方便,它一定会发芽、开花、结果,有优秀文化陪伴成长,善莫大焉!对于孩子们而言,阅读经典、重温传统的价值就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