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生活妙招

山湾在哪里(山湾渔村)

常驻编辑 生活妙招 2022-02-23 渔村

「五彩嘉兴」再见!大海!山湾渔民转型记

《再见,大海》4e7拜客生活常识网

滔滔江水、滚滚东流,孕育出灿烂的中华文明,滋养出富饶的鱼米之乡。4e7拜客生活常识网

92岁的陈泽铭坐在屋檐下,唱起当年出海时的号子。这个号子随着机械化的到来,早已少有人知晓,只有几位年龄相仿的老人,听到熟悉的吆喝也稍稍激动了些:“老陈又在想事情了。”4e7拜客生活常识网

「五彩嘉兴」再见!大海!山湾渔民转型记

2012年8月8日,台风“海葵”来袭,无数渔船在海中颠簸翻滚。4e7拜客生活常识网

这里是嘉兴港区乍浦镇汤山脚下的山湾渔村,这个随处能闻到海腥味的小村子,承载着陈泽铭和老伙计们的梦想。4e7拜客生活常识网

山湾被称为“浙北最后的渔村”,每年来这里尝鲜的游客超过200万人,可这个小渔村一直面临着渔业资源减少,渔民后继无人等问题,专业渔民转产转业成为了当务之急。4e7拜客生活常识网

山湾社区办公室里,一位渔民将协议“啪”一声重重摔在桌上:“我从16岁开始打渔,打了40年,现在叫我拆船上岸,我没有别的本事,你要逼死我!”4e7拜客生活常识网

阮亮回想起2014年港区出台渔民上岸转产方案及惠民政策之初的场景十分感慨。当时,时任山湾渔村党支部副书记的他硬着头皮,跟一户户渔民耐心讲解政策,有积极配合的,当然也有蛮不讲理的。4e7拜客生活常识网

渔民的忧虑有他们的道理。海上飘了半辈子,自由惯了的渔民能否适应岸上的“朝九晚五”?没有技能的他们,在花完政府补贴渔船的费用后如何继续生活?4e7拜客生活常识网

「五彩嘉兴」再见!大海!山湾渔民转型记

2012年8月25日,一批渔船即将被拆解,胡其伟(左)和陈忠跃(右)在镜头前和渔船留下最后的合影。4e7拜客生活常识网

码头边,渔船即将被吊上岸,渔民们合力将渔船拉至岸边。4e7拜客生活常识网

吊机正将一艘渔船吊上岸,渔民们站在船头仰望,心中五味杂陈。4e7拜客生活常识网

65岁的渔民黄金岳手捧《渔业捕捞许可证》留念。4e7拜客生活常识网

已经找到工作的洪琴生站在船中间,大声鼓励老兄弟们。4e7拜客生活常识网

「五彩嘉兴」再见!大海!山湾渔民转型记

渔村里最有威望的黄老大穿着印有“扶持渔业”字样的T恤,看着海中渐渐稀少的渔船感慨万分。4e7拜客生活常识网

南湾路边的河道中,59岁的黄其根驾驶保洁船,和工友一起打捞水葫芦。专业渔民转产转业工作推进以来,老黄积极配合政府工作,早早签好了拆解协议,并很快上岗成为一名水上保洁员。尽管离开了大海,但他依然跟船打着交道,并为嘉兴市的五水共治工作默默奉献。4e7拜客生活常识网

中山路边的一个公共自行车网点,另一位转型的渔民陈忠跃正在为自行车做清洁。拆船之后,他投身公共服务,选择做一名公共自行车管理员,负责场地清扫、清点数量等工作。老陈笑着说:“虽然船没了,但托你的福,我还有张和‘老伙计’的合照,留作纪念。”4e7拜客生活常识网

“有社保、有工作,生活条件比在渔船上好很多。”事实上,不少渔民心里明白,退捕是大势所趋。 “上无片瓦,下无寸土,以船为家,终日漂泊。”这是渔民们从前的真实生活写照,如今,不再风吹日晒、居无定所,住在一幢幢翻新的房屋内,开着一辆辆崭新的小汽车,生活在和谐美丽的社区内,人生开启了新的篇章。4e7拜客生活常识网

阮亮说,他们对山湾社区的“海鲜一条街”还进行重新规划,在保留原有海鲜餐饮的基础上,增设住宿、观光等一列旅游服务。每位渔民也可自愿入股成立公司,山湾正在全面“转型升级”的道路上行进。4e7拜客生活常识网

「五彩嘉兴」再见!大海!山湾渔民转型记

2014年11月28日,16位青年渔民正在接受叉车培训,准备将来持证上岗。

相关阅读:

  • 外网炸了,给「雷佳音」刷一星脸疼不
  • 总以为画画是件很容易的事,来看看吧
  • 餐厅开放堂食,老街好逛好买,上海这座有故事的宝藏小渔村
  • 这个夏天邀您乐享东戴河新区生活之美
  • 瞰齐鲁㉒|海鸥、码头、老街……日照这个“最美渔村”你
  • 西安交大杰出校友西藏考古发现4000多年前高海拔渔村
  • 土卡河村民小组:昔日老渔村
  • 探村宁波宁海
  • 文艺不输厦门,惠安这座人少景美的海滨小城,人均¥30尝遍
  • 一个不输苏杭的地方,你肯定没听说过它,也想不到是它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