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西藏唯一渔村的前世今生
# Finshing Village
在西藏拉萨曲水县,拉萨河汇入雅鲁藏布江的地方,有一个名为“俊巴”的村落,在青藏高原历史上,唯一一个世代以打鱼为生的村落。藏语里,“俊巴”意为“捕鱼者”。而在藏族人民普遍因信仰而不食鱼的大背景下,作为渔村而存在的俊巴,总会让人忍不住产生想去探访的渴望……
In Tibet
Δ 俊巴村落
被大江大山深锁
神话背后的真实历史
从拉萨去往曲水,倘若一直在318国道上飞驰,会错过俊巴。但如果在快到曲水县的时候,通过路南的拉萨河大桥,拐入乡道,15分钟后便能抵达号称“西藏唯一渔村”的俊巴村。这样快捷的行程,很多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俊巴,曾经只是一座被大江大山深锁的小村落。
俊巴村距离拉萨60公里,位于拉萨河和雅鲁藏布江的交汇地带,不但水网密布,更有崇山峻岭。村落三面环山,一面临水。但是注意,这可不是简单的山和水,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江与河,围绕其畔的,是海拔3600米到5000多米的高峰。
没有人知道,俊巴人的祖先为什么会选择在这样一个地方定居,毕竟村落所属的曲水县,大部分区域是平坦的河谷地带,又是连接拉萨与山南、林芝地区的交通枢纽。吐蕃政权强盛时期,吐蕃王室还在此修建过宫殿。虽然周遭都是通达富饶之地,但在没有现代桥梁道路连接之前,俊巴村却是典型的“交通闭塞”之处。
作为渔村,俊巴村在青藏高原上显得很有些特立独行。虽然考古学家在四千年前的曲贡遗址,以及距离俊巴40来公里的贡嘎县,都曾发现过西藏先民渔猎的痕迹。但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藏族人民都是不打鱼、不食鱼的。于是人们不禁疑惑,俊巴为何与当时的常理相悖。
俊巴流传的一些起源性质的神话故事,算是俊巴人对自己村落“为什么要打鱼为生”找到了依据。其中有两大类型的神话,一是“鱼灾说”,另一个是“仙女说”。
Δ 雅鲁藏布江
01
鱼灾说
在传说中,俊巴村江河交汇的地理位克什克腾旗同城约会置汇聚天地灵气,因此这里的鱼繁殖速度异常快,后来,水域之中已经容不下更多的鱼,于是这些鱼便生出翅膀飞到天上,渐渐地把太阳和月亮都遮蔽了,导致大地上的生灵得不到日月普照而慢慢消亡。天神注意到这一情况,下令守护此地的一位圣者带领俊巴人,去消灭这些长出翅膀的鱼。
鏖战九天九夜,人们终于取得胜利,于是吃鱼喝酒庆祝。由于得到了神的授意和认可,所以俊巴渔村的村民便可以捕鱼、吃鱼。
02
仙女说
传说某一代藏王,在得知俊巴村民打鱼之事后,派兵围困村落。绝境中,村落里一位年轻人在祭拜圣人后,来到江边捕鱼,却捕上来一位美貌的仙女。仙女邀约他一起去仙境生活。年轻人拒绝了这个诱人的邀约,坚持留下来打鱼,想要拯救即将饿死的村民。
于是仙女对他说:你心灵纯洁,感动了圣人,把我送给藏王吧,你们可以过上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年轻人照仙女的话做了,藏王便应允了俊巴村民世代打鱼。
传说再美也只是传说。实际上,俊巴村人选择打鱼,是由环境决定的。这里是被大江大山紧拥之地,耕地稀少,缺乏牧场,交通不便,打鱼其实是千百年前俊巴人唯一的生存方式。
暗号“水萝卜”
曾经的生活并非世外桃源
在旧社会,俊巴村民的生活并不像神话中提到那样,是“世外桃源一般的”。渔民生活贫苦,倘若有得选,千百年前他们或许都不会以打鱼为生。然而他们并没有别的生产工具和生产资料可供选择。
多年前,渔民被视为“下等人”,别的职业的人甚至不与渔夫通婚。大部分时候,只有同属社会底层的皮匠、铁匠、猎人家庭,会与渔夫家庭通婚。在俊巴,如果一家有两个儿子,常常是一个做渔夫,另一个做皮匠。孩子长大了,再与村中别的渔夫家庭、皮匠家庭通婚。这种婚姻和家庭形态,使得家庭关系与社会分工紧密结合在一起,让俊巴村的皮具制作和捕捞技术都得到了传承。
黑颈鹤和藏式土鸡
俊巴村民打鱼并不仅是自己食用,他们也会进行售卖。上个世纪,作家杨从彪先生到当地进行田野调查,记录过一段非常有意思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