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威文庙
佛教在武威迈出了融入华夏风范的第一步。一代弘法高僧鸠摩罗什先后翻译《心经》《金刚经》等影响中原佛教发展的佛学译本。天梯山石窟,开启佛窟的“凉州模式”,向西影响莫高窟,向东影响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等,堪为中国“石窟鼻祖”。

鸠摩罗什寺,罗什塔默然矗立。图/视觉中国

前凉人建灵钧台,东晋时期建祭祀雷神的雷台,一座雷台汉墓的风霜既往成就了一座国之瑰宝,一座“天马”却也成就了更具人文魅力的武威。“铜奔马”让中国考古学历史添上浓重的一笔。

马踏飞燕 摄影©寻找
如今的武威,人文荟萃,文化多元。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中国石窟鼻祖天梯山石窟、陇右学宫之冠文庙、凉州会盟之地白塔寺、稀世珍宝“西夏碑”等历史古迹璀璨遗存,中国四大佛经翻译家之一的鸠摩罗什舌舍利塔“罗什寺塔”更是成为全国唯一性文化资源。

白塔寺,凉州会盟之地。图/视觉中国

武威白塔寺
汉唐文化、五凉文化、西夏文化、佛教文化等历史和地域文化璀璨绽放;凉州贤孝等民俗文化熠熠生辉;汉族、藏族、回族、蒙古族等38个民族碰撞出融汇交融的火花。

五彩斑斓的天祝藏族自治县。图/视觉中国
绿满潮头,生态启航
沙漠、戈壁、雪山、冰川、草原、河流、湖泊,武威冲破了一个个相对封闭的地理单元,形成了他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地缘奇观,宗教与僧侣,石窟与艺术、语言与文字、民族与融合、天马与拓边、葡萄与美酒,在这里汇出灿烂的一隅。

“金张掖,银武威”,道出的是武威的扎实与厚重。纵横3.2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金戈铁马、刀光剑影奠定了他峻毅铿锵的底色;丰沃的矿产资源以及石英石、石膏等非金属资源全力加速开放奋进的时代脚步;繁密的铁路、公路网织就通达的商贸优势;农牧交融、物产丰盈凝塑出多元共融的人文硕果。

穿越武威的铁路,现代丝路延伸的引擎。图/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