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公元890年到公元892年对于统治沙,瓜,甘三州的张氏家族来说,是不折不扣的低谷期。
公元890年,归义军第二代统治者张淮深一家8口惨死于沙州城内。继任归义军首脑位置的张淮鼎也在维持了短短两年的统治之后,于公元892年去世。
如此频繁短暂的权力更迭带来的不仅仅是政权的不稳,更突出,更直接的问题是——归义军内部新出生的张氏男丁数量根本跟不上归义军更新换代的速度,以至于当张淮鼎也去世之后,张氏直系亲族内唯一有权利继承这个位置的人,只有一个还是孩子的张承奉而已。
但是如果让这个毫无政治经验,甚至在归义军内部毫无威望的孩子直接继任张淮鼎的位子,沙州城内会发生什么事呢?
在这个天下愈来愈动乱的时代,连远在西部边陲的张淮鼎都明白一个道理:无论是朝廷,还是割据政权,一个幼主在位必然会导致无数野心家趁乱而起,将整个家业颠覆,重新把政权踢进四分五裂的战火之中。
但是,归义军和那些东边的藩镇还有些区别: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中原地区,结局只是这个藩镇换个家族统治而已;而一旦归义军内部动乱,环伺在四周的回鹘人,西羌人等胡族,都会把握住机会直接将河西这最后一个汉族政权直接灭亡——所以张淮鼎知道,归义军折腾不起。
于是在892年他撒手人寰之际,将自己的十四妹李张氏叫到了病榻之前,将抚养小张承奉,暂时辅佐归义军运行的重任交给了这个他唯一信任的亲人。在这之后,他才放心的离开了人世。
但是张淮鼎无论如何想不到,他自认为天衣无缝的托孤计划中,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纰漏:他考虑到了沙州城内的反对势力,考虑到了朝廷或许会插手,考虑到了回鹘人或许会进攻...但是他唯独没有考虑到在自己的亲戚之中,也有那等手握重兵,心怀野心之辈。
这个人,就是后来篡位沙州的索勋。他当时是手握实权的瓜州刺史,也是张淮鼎的亲姐夫。
《唐宗子陇西李氏再修功德记》记载,即使在有李张氏坐镇沙州,有张承奉稳握合法继承的法理的情况下,张氏家族依然无法保住归义军节度使的宝座。毕竟在那个年代,最重要的不是法理,而是手中的兵马:“于是兄亡弟丧,社稷倾沦,假手托孤,几辛勤于苟免。”这其中的兄弟二人,就是张淮深,张淮鼎二人。他们先后去世,留下了索勋这个巨大的威胁;社稷倾沦,则几乎是直接痛骂索勋的篡位之举,导致张氏家族的地位一落千丈,失去了三代以来守护的归义军政权。
那么一个甚至没有身处于沙州这个归义军权力中心的索勋,是怎么在瓜州城里探听消息并聚集兵马,篡得已经被李张氏半控制的权位的呢?
解释这个问题的唯一答案,就是索勋早对这个位置有觊觎之心。
其实早在张淮鼎去世之前,甚至在张淮深执政的时代,索勋就已经开始为了抢夺权力做好了准备。
在敦煌博物馆中,有一块碑文名曰《索勋纪德功碑》。这块碑文的作者,和作《张淮深墓志铭》的作者是同一人,名曰张球(俅),当时是归义军的节度使判官掌书记。在这块碑文中,张球大肆吹捧当时已经是归义军节度使的索勋,夸赞他“武冠当时,文兼识达”;“运韬略而五凉廓靖”等等。但是最主要的,是大段夸赞了他在瓜州刺史任上的功绩。虽然这些修建城池,疏通都河,翻新衙门的夸赞中有很多吹嘘拍马的成分,可是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出,索勋在瓜州已经算是做好了万全准备,是完全将这里作为大后方和大本营来建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