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墙头诗,潜移默化对村民进行素质教育,逐渐形成文明村风。墙头诗创作于上世纪60年代,在每家门口都有一块小黑板,多年来一直传承至今。由村内文化人编写有关政策宣传、中心任务、农业知识、道德建设、普法教育等内容的顺口诗句,定期更换,教育村民。随着居民住房的改造,现留有200余块,这一形势坚持数十年,已成为平原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运城日报、山西日报、法制日报等新闻媒体曾作多次报道。
多年来平原村一贯坚持利用举办讲座、广播文艺表演等形式,对广大村民进行法治教育,特别是在扫黑除恶、全面禁毒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2016年全市普法教育人员曾到平原参观,给予了村普法教育很高的评价,并授予先进单位荣誉。
2015年邀请全国薛氏文化研究人员300多人,由乡政府主办召开了“传承德孝廉、弘扬真善美”文化交流活动大会,2020年薛瑄廉政纪念馆建成后又组织全县机关党员干部、学生、村民多次参观,接受廉政文化教育,打造薛瑄名人品牌效应,传承家规、净化村风。
平原村共有耕地7090 亩,其中坡地5000多亩,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共打有机井13眼,2008年,全村又进行土地全面治理,形成了田、林、路、井配套工程,2020年村里成立了农业机械合作社3个,开办信息部5个,网络电商3个,培养农业技术员8名,从种到收再到销售基本为广大村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服务,而且收费标准统一由村委会制定、管理。
在科学种田方面,近年曾多次聘请专家亲临田间讲授果树管理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方面的知识,系列活动都由村委会统一组织联系,由专业技术人员逐田进行机械喷撒,粮果产量逐年提高。
在产业调整方面,2019年在平原村党支部村委会薛峰狮的带领下,从山东引进蓝宝石葡萄优良品种,成立了薛瑄果业专业合作社,带头建起了60亩设施葡萄大棚,长势良好,2021年预计收入可达200余万元,明年计划全村推广种植,实现全民富裕。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关键。平原村现有党员103 名,多一半都是在改革开放后,逐年发展的年轻党员。为基层党组织建设注入新动力,定期开展党性、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注重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建立党员包联帮扶制度,使全村贫困户、五保户衣食住行有保障。
建立党员考核制度,按照党小组划分,由村民代表每季度进行一次小评,每年进行一次总评,表彰先进、鼓励后进。同时对村里的老年协会、民调会、村民代表议事会、文物管委会都进行及时的教育整治,充分发挥了党支部的核心力量和战斗堡垒作用。
按照党中央十四五总体规划和实施乡村振兴的有关精神,加大力度不断进取,继续打造薛瑄廉政文化品牌,挖掘文化内涵、扩大影响,增建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宜居宜业环境,改善现状,扩大农业设施规模,目前已和山东京博集团、山东博华高效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初步达成合作意向,实行土地入股、产业优化、规模经营,争取在五年内将平原村建设成集廉政文化、旅游、科技农业的现代化村庄,实现乡村振兴,让老百姓有获得感、荣誉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