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六,一个正在消失的中国节](https://images.weserv.nl/?url=https://hzimgs.oss-cn-hangzhou.aliyuncs.com/uposs/2022_03/06/1646580619MNgXDu.jpg)
图1|比哈四乐 ©
![六月初六,一个正在消失的中国节](https://images.weserv.nl/?url=https://hzimgs.oss-cn-hangzhou.aliyuncs.com/uposs/2022_03/06/1646580620otpaix.jpg)
图2|那迴憶 ©
并不是说节日的商业化不好,但因为经济效益,而失去了感悟生活的灵动,则是本末倒置。
现代化、快速城市化,使得农耕时代产生的节日,落入了没有浸润的背景。我们的生活越发相似,民族性、地域性不再凸显,节日失去了与平日不同的旨趣。
或许这是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区和交通相对闭塞的地区,节日还保留地道的原因。不论藏民的雪顿节,还是傣族的泼水节,非族人都极为愿意去参与,并融入其中。
![六月初六,一个正在消失的中国节](https://images.weserv.nl/?url=https://hzimgs.oss-cn-hangzhou.aliyuncs.com/uposs/2022_03/06/164658062240VnvY.jpg)
![六月初六,一个正在消失的中国节](https://images.weserv.nl/?url=https://hzimgs.oss-cn-hangzhou.aliyuncs.com/uposs/2022_03/06/16465806243L8YfJ.jpg)
拥抱其中,成为一份子,是节日本质所带的魅力。节日的存在,使得人们自然地感知四季,不时不食。随时光的流淌,人们享受节日带来的愉悦,使得生活不再单调乏味。知觉天地的滋养,所生成强大的感召力,是一份源自生活的爱。这样的节日本身就是在提醒世人,保持清明的感知,就能让生活更加美好,他们也原汁原味身体力行告诉后辈,这是属于民族的根。
现在,我们正在失去越来越多的习俗和节日。你我都设身处地的感知到,却依旧没有兴趣参与。生活的劳累使得我们专心埋头劳碌,无暇认真经营节日。我们总喜欢回忆童年,毕竟那时的节日真的很快乐。而现在我们担心的是失去感知生活的能力,害怕对生活的美好只嫁接在购物的冲动上,那将是贫瘠而荒芜的。
![六月初六,一个正在消失的中国节](https://images.weserv.nl/?url=https://hzimgs.oss-cn-hangzhou.aliyuncs.com/uposs/2022_03/06/16465806259Xgf8p.jpg)
曾经的节日,是我们乐于用双手拥抱的生之欢愉,若只剩下物欲的追求,节日也就失去它原本的始兴,立意也随之崩塌。
节日,它就像追求快乐的信标,记录着人类为了追求幸福而不断寻觅求索的历程,当我们沉溺于浮华不能自拔,也不再本真的去探寻美满后,信标也就黯然无光,消于茫茫……
时间告诉我们,失去了传承,一些节日必然面临消亡。信息爆炸的时代,节日被数字化、文字化,最终淡化为日历上一个寻常的符号,记忆中的一个轮廓。不再成为后辈年少时代的回忆,不再有感情的羁绊,失去团圆的欣喜,没有狂欢的喜悦……那太过苍凉。
也许我们无法阻止某个节日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但却可以保留下对生活的憧憬,与感知生活的天然。唤起曾经对那些日子的追思,秉承生养在这片土地上的存眷,让人们依旧可以无比期待着节日的到来。
![六月初六,一个正在消失的中国节](https://images.weserv.nl/?url=https://hzimgs.oss-cn-hangzhou.aliyuncs.com/uposs/2022_03/06/1646580627HrPOS9.jpg)
图|半盏流年 ©
文字为物道原创,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