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此朝堂之上,对李斯不满的人绝不在少数,只是碍于秦始皇宠信于他才不敢发作。
三、谀上私己,焚书坑儒
除此之外,李斯最大的敌人是儒生。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早就想结束战国时期思想混乱的局面,但碍于没有合理的借口,一直迟迟不得实行。
李斯早就揣摩透了嬴政的想法,于是他便上书进言称,儒生们议论当朝之事,蛊惑人心,其罪当诛。如此一来,秦始皇便有正当的理由统一思想。于是,便产生了后面“焚书坑儒”的事件,这也终结了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文化繁荣的局面,无论对于当时的人还是后世来说,都是一大损失。

在儒生心中,李斯谀上私己,害得无数儒生惨死,是小人做派,为君子所不齿,所以在李斯落难之时他们自然也不会为他说话。
四、贪念过重,自掘坟墓
李斯的贪欲,也是害得他落得个死无全尸的重要原因。
作为一个皇帝,最重要的是要知道如何治国和驾驭臣子;而作为一个臣子,最重要的就是要知道进退。
在进的方面,李斯是当仁不让,他年轻时便曾说过:“贫穷和屈辱都是为人所不耻的”,于是为了摆脱这两样东西,他一路向上爬,为秦始皇建立大一统的秦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可惜的是,他不懂得“适时而退”,反而贪恋富贵与权力,任自己的贪欲日益膨胀。秦始皇死后,他罔顾君主的命令,另立储君,无非是他觉得赵高等小人不足畏惧,胡亥也易于掌控,他想要的已经不仅仅是“一人之下”,而是真正意义上的“万人之上”。
然而令他意想不到的是,赵高是一个难缠的对手,胡亥虽然没有什么才能,却也不是一个可以玩弄于股掌之间的孩童。最后为了保全自己,李斯甚至不得不与二人同流合污,最后失去所有的支持和依靠。

公元前208年,李斯被判腰斩,在咸阳被处死、三族被灭。临死前,李斯曾仰天长叹,对自己的儿子说:“我多么想和你一块儿牵着大黄狗,在咱们老家门口追兔子呀!”此时李斯的儿子李由因为领兵在外,所以幸免于难。这或许是李斯的反省,但是为时已晚。
李斯本人曾为秦国的强大和统一付出了自己所有的心血,但在死的那一天却没有人为他求情,对于一位开国丞相来说,是多么可悲的遭遇啊!然而,这其实也是李斯的咎由自取。
文/元气少女QMQ
参考资料:
1、《论李斯的功过是非与悲剧成因》,温燎原
2、《李斯的“一己之心”与人生悲剧》,周东风
3、《恶人的悲剧——谈李斯其人》,孔令升
4、《大才李斯输在哪里?》,陈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