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piration是什么意思(用inspiration造句)
(文 / 杨臻黛)
终于见到了艾尔汉,浓眉大眼,身材瘦削,黑衬衫,黑西裤,从呼啸的北风中推门而入,修长的手指卸下双肩包,略带腼腆地站到客人们面前。
他就像从画中走出来,走进盖洛格家的沙龙音乐会,19岁的阿富汗青年,风度正翩翩。
“真抱歉,学校有事耽搁,我来晚了。今天我要给大家带来两首曲子,一首是巴赫的《a小调前奏曲和赋格》,另一首是李斯特的《升c小调第二号匈牙利狂想曲》。前阵子手指受伤了,练习受了影响,表现不好的地方,请大家原谅。”
话音落下,静默片刻,沉到乐思里,然后,在曼哈顿上西区的一间老旧而温暖的公寓里,巴赫端庄安宁地响起。
盖洛格
从钢琴家金博·盖洛格(Kimball Gallagher)这里听到艾尔汉·法努斯(Elham Fanoos)的名字,已有五年,如果说世上有高于生活的传奇,我想,艾尔汉、盖洛格、萨马斯特博士和他所创建的阿富汗国家音乐学院,一定算得上。
盖洛格,波士顿人,茱莉亚音乐学院钢琴系硕士。在熙熙攘攘的名利场里,他却踏踏实实地致力于复兴钢琴沙龙文化,要将音乐与人道主义事业相结合,用音乐来弥合冲突、治愈创伤、开启希望,决定在全球开88场沙龙音乐会(因为钢琴有88个键),传播他的理想。
从2008年起,到2015年4月卡内基音乐厅的独奏音乐会收尾,从埃及到中国、缅甸到印度,法国到黎巴嫩、墨西哥到秘鲁、阿富汗到突尼斯……,他在世界七大洲30多个国家、地区的70多个地方开了325场音乐会。
他的音乐会,十有八九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比如,主办方变卦了、签证弄不出来了、场地出了问题、资金没着落……却都能神奇地化险为夷,从一无所有中,生出一场又一场令听众终身难忘的音乐会,使他们走出去以后觉得自己变成了更美好一些的人。
我时常纳闷,这种“自带运气的体质”,是怎样练成的?
必须承认,盖洛格有颜值,有才华,可是这两样,在艺术领域,只能算“标配”。我想来想去,觉得真正造就“异质性”的,可能是他那善良、谦和、乐观、平易的秉性,和用最平常的心态来做出最疯狂、最有创意、最有情怀的事情的思路和眼光。
盖洛格是第一个在南极的星空下开音乐会的钢琴家,他曾在荷枪实弹的士兵的保卫下在喀布尔的德国大使馆开音乐会,他创建了突尼斯贫困地区的88音乐项目,他创办了缅甸国际音乐节,他为印度拾荒妇女和儿童举办筹款音乐会,他也去阿富汗国家音乐学院教课。
萨马斯特
阿富汗国家音乐学院及其创办人阿赫迈德·那瑟·萨马斯特(Ahmad Naser Sarmast)博士,是又一个传奇。二十年前,在塔利班统治之下,音乐活动在阿富汗被全面禁止。2001年,塔利班下台后,音乐解禁了。于是,萨马斯特——阿富汗历史上第一位音乐博士,怀揣梦想,从澳大利亚回国,复兴音乐。
萨马斯特出生在喀布尔的一个音乐家庭,父亲是富有声望的作曲家、指挥家、音乐教育家。上世纪90年代,他负笈海外,从莫斯科国立音乐学院获得硕士学位,又从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获得音乐博士学位。
2006年,他撰写了《阿富汗音乐复兴计划书》,提议建立一所专门的音乐学院。这份设想得到了教育部长的支持。2008年,他回到祖国,启动了音乐学院的创建工作。
有一次,萨马斯特博士参加完一个国际会议回程转机时,与邻座的陌生人闲谈,激情四射地聊起了创建音乐学院的梦想。
恰巧邻座的陌生人是阿富汗教育部长的顾问,正在参与世界银行的“阿富汗技能发展项目”。经过评审,音乐学院的建设被纳入项目,获得了200万美元的世行资助。
筹建工作继而也得到了德国大使馆的资助。世界银行和德国的资助,又撬动了其他渠道的支持:德国音乐商协会捐助了五吨重的乐器、电脑和录音设备装满三个集装箱,澳大利亚运来了音乐书籍和教学资料;英国运来了十五把小提琴;美国运来了钢琴;当地和海外的教师被陆续招募进来……经过两年多的筹备,2010年6月,阿富汗国家音乐学院成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