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为什么说认识运动是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
1、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人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
2、物质世界的发展是无限的,人的认识任务没有完成也永远不会完成,就在于不断克服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之间的矛盾,求得他们之间具体的历史统一。
(认识发展的总规律: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不断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一步的深化和提高)
11、什么是矛盾?矛盾的两个属性是什么?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特性。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
1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是怎样的?
矛盾的统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一种联系和趋势。
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的属性,体现着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13、简述矛盾的普遍和性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
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情形:
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
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阶段各有不同特点;
三是是构成事物的多个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相关关系:二者是辨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则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特性。
14、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2、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3、辩证的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4、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
15、意识的能动作用有哪些表现?
表现:1、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4、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应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16、简述真理的含义及其特点。
含义: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特点:(1)客观性,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
(2)绝对性,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
(3)相对性,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条件性、有限性。
17、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首先,从真理的本性上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本性在于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2、从实践的特点上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18、简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以及规律。
辩证关系: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在两者的矛盾运动中,生产力是居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方面。
(2)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反之,起阻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