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19、简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及其运动规律。
辩证关系: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确立或维护其在社会上中的统治地位。
运动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20、简述人民群众及其对历史的决定的作用。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4)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1、简述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1.群众观点的内容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2.群众路线的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3.其重要意义是: 第一,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正确领导的基础。第二,密切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加强廉政建设,克服各种腐败现象,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是否具有群众观点,是否贯彻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第三,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支持,是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关键。
22、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什么?为什么?
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
原因:
(1)这一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
(2)这一矛盾决定着私有制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3)这一矛盾决定着私有制下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23、为什么要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1)为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2)为准确计算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剩余价值率)提供了科学根据;
(3)为理解资本有机构成、平均利润等理论奠定了基础
24、简述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两种基本方法:即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1)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通过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延长工作日来增加剩余价值;
(2)相对剩余价值就是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来相对增加剩余劳动时间。
25、垄断能消灭竞争吗?
垄断不能消灭竞争,反而使竞争进入了垄断竞争的阶段,竞争更加激烈。
原因:
1、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
2、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
3、社会生产是复杂多样的,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生产都包下来。
26、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实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产阶级国家力量同垄断组织力量结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实质是:
(1)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来为其发展服务的手段。
(2)是私人垄断资本为了维护垄断统治和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形式
(3)是资产阶级国家在直接参与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过程中,代表资产阶级总利益并凌驾于个别垄断资本之上,对社会经济进行调节的一种形式。
27、简述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
经济全球化:是资本、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流动和配置,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
表现:
1)生产的全球化,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
2)贸易的全球化,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国际贸易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