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血管中如果出现血栓、斑块了,首先想到应该怎么溶解掉,是不是应该有个“血管清道夫”之类的药物?
徐峰:众所周知,血栓和斑块是当代医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各种血栓栓塞性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且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抗栓溶栓”创新药物研究中心以抗凝分子水蛭素和溶栓分子纳豆激酶为研究重点,旨在加强对血栓预防和治疗药物的开发。
多年研究表明,纳豆激酶能够破坏血管内的斑块,它通过溶解纤维蛋白,像剥洋葱皮一样,一层一层把斑块剥小。它也能通过破坏纤维蛋白,将陈旧血栓瓦解。人从10岁开始就有斑块形成,所以,成年人都有必要用其预防心梗、脑梗的发生。至于哪些人不适用纳豆激酶呢,出血患者、血小板减少的患者、血友病患者等忌用。
记者:您对血栓的预防有什么好的建议?
徐峰:曾经有位患者总觉得自己头昏脑胀,据了解这位患者有高胆固醇血症的病史,但由于工作太忙经常忘记吃药,生活中酒精、高热量食物的摄入让他的病症雪上加霜,血脂代谢能力大幅减弱,导致了脑供血不足,因此,好的生活习惯对血栓的预防至关重要。
首先,是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其次,注意饮食结构的多样化,避免偏食。
再次,提倡餐后运动。预防血栓,运动很重要,餐后大量糖类营养进入血液,使血粘度大增,如运动不足,就使斑块增长,易形成血栓,且容易导致血脂升高。老年人可以选择一些缓和的户外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体操、跳舞、骑自行车、慢跑、游泳、舞剑等。
第四,减少烟酒。酗酒伤脑又伤血管,不仅能直接刺激血管壁,导致血管失去弹性,还能刺激肝脏,促进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合成,最终加速动脉硬化。吸烟会增加血小板的聚集性,使血粘度增加,使血管阻力增大,增加脑血栓的发生机会。
第五,平时习惯的生活环境和规律尽量不变。
第六,避免紧张与应激状态。睡眠是全身蛋白质合成的时间,有助于记忆力形成和机体修复,长期熬夜会让大脑得不到充分的休息,使人处于应激状态,身体会不断分泌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造成血管异常收缩,容易导致血压升高,也会引发斑块破裂。因此,尽量减少熬夜,最好每晚能保持6小时以上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