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9世纪之间的日本学者佐藤信渊可能是第一个将“支那”贬义化的人。 佐藤信渊是个科学家、思想家、经济学家,日本西化的早期倡导人。早年学习“兰学”,了解西方科学、历史和军事等等。佐藤信渊是个狂热的国家主义者,他宣称“大地最初生成之国,乃世界万国之本”。1823年,日本还是个贫弱小国的时候,他就写了一本疯狂的《宇内混同秘策》,说日本要称霸世界,必须要吞并亚洲,而吞并亚洲,则必须要“征伐支那”,他口中的“支那”则充满了贬义。
在中国的两次鸦片战争期间,一些了解中国的日本政治家和思想家开始带着“居高临下的优越感”更多地使用“支那”,不仅“对中国人抱有怜悯之情,有时还可一窥由此衍生出来的蔑视之意”。
进人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国势日渐强大,那就更加蔑视中国人了,日文中也就广泛地以蔑视语气使用“支那”来称中国,不再局限于官僚、学者,而是扩展到一般社会公众,可以说辱华在日本成为一般民众的共识。日本人对中国的轻蔑倾向,甲午战争以后愈演愈烈。清朝政府派去的留学生走在大街上,被日本儿童无端戏弄,被骂做“支那人、清国和尚”。
甚至到了民国之后,日本人还不管中国叫“中华民国”,继续叫“支那”、“支那共和国”之类。日本政府在对华文件中写做“支那”,国际外交文书里写为“National Republic of China"。两者本来共出同一语源,但是从日本人口中吐露出来的“支那”一词的语感与欧美人的截然不同,它附加上了辱华的意味。
直到1930年5月,南京国民政府根据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的决议案,向外交部发了一道训令,称“今后凡有使用‘支那’之文字的日本公函,一概拒收”。南京政府在这个问题上非常强硬,终于迫使日本政府在同年10月29日的内阁会议上决定:将“支那共和国”的称呼变更为“中华民国”。
不过一直弥漫着辱华情绪的日本国民在民间则一直继续使用“支那”来蔑视中国人!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日本政府的官方文件又开始“支那”了,这种情况居然一直持续至日本战败投降以后的一段时期。直到1946年,国民政府驻日代表团对日本政府施压,才彻底消灭了日本官方文件中的“支那”字样!
了解了这些历史,哪个中国人还会自己用“支那”来侮辱自己的祖国呢?
参考资料:
许燕情:《对日本“支那”一词用法的考察》,北京外国语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陈波:《日本明治时代的中国本部概念》,《学术月刊》2016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