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

当你的脚踝疼痛的时候
不是将膏药贴在脚踝上
而是↓↓↓

「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中心刘中兴医生介绍:这组图还是相当有道理的。
当颈部/腰部发生大范围疼痛时
如图那样,遵守肌肉走向,在血管聚集的部位进行贴敷,这样药物能顺利地传递到血管疼痛的部位,往往能快产生作用。
当四肢关节外侧发生疼痛时
如图所示,将膏药贴在四肢关节(胳膊肘、手腕、膝盖)内侧,由于内侧皮肤更嫩,药物的吸收效果也就更好。
当然啦,刘中兴医生也介绍到,祖传的“哪儿痛贴哪儿“的方式,也没有错。因为膏药的主要作用就是镇痛,而往往疼痛的部位就是疾病发生或者炎症产生的部位,贴上去一般都有效果。只是说图示的方法更精准,效果更好而已。

膏药贴着贴着,皮肤起泡
又是怎么回事儿?
好的,贴膏药的正确姿势,在上一部分我们已经get到了。但是有些人在贴膏药止痛的时候,反而把皮肤贴起水泡了,这又是咋回事儿……

刘中兴医生说,要不就是贴到崴膏药了,要不就是贴太久了……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每次贴敷膏药后,一定要给皮肤修复的时间。
膏药的有效成分之所以能渗透皮肤被吸收,是因为它含有的透皮剂首先是破坏了皮肤角质层的。在破坏角质层的情况下,如果反复贴敷就会进一步造成真皮层的损伤,进而导致皮肤破损甚至起水泡。

那每次贴膏药之间应该间隔多长时间呢?
刘中兴医生介绍:贴敷和间隔的时间比例差不多为1:1。
也就是说,如果医生叮嘱你这个膏药只能使用4小时,那么贴了4个小时的膏药后,你就应该解开膏药,让皮肤休息4小时后,再贴下一张膏药。

膏药不是你想贴就能贴
这几类人不宜贴
刘中兴医生介绍,下面4类人,不宜使用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