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剧《大秦赋》持续热播,在剧中麃公被罢官一段,麃公提到了等嬴政统一六国后,他必当“饮美酒十斤”,为大王庆贺。许多观众感慨他的酒量之好,其实,若以今天的一斤(500克)来理解词语,很不准确,当时秦国的10斤,比现在少得多。这要从古代的计量发展谈起。
![《大秦赋》提到“痛饮美酒十斤”,10斤是5千克?其实少了一半](https://images.weserv.nl/?url=https://hzimgs.oss-cn-hangzhou.aliyuncs.com/uposs/2022_03/26/1648266318rq6eMO.jpg)
约在公元前12世纪,古埃及文明中出现了一种神奇的计量工具,这种工具利用杠杆原理,可准确地称量金银的重量,在现有出土的壁画上可知,它就是最早的天平。其实,早在四五千年前的原始社会末期,中国古代早已有了包括长度、容量、时间、重量等各方面的计量单位,这比埃及要早了1000多年。
![《大秦赋》提到“痛饮美酒十斤”,10斤是5千克?其实少了一半](https://images.weserv.nl/?url=https://hzimgs.oss-cn-hangzhou.aliyuncs.com/uposs/2022_03/26/16482663191TkiYg.jpg)
中华古代文明属于农耕文明,计量的发展和农耕有很大关系,根据文献记载,中国古代最早把十粒粟米并排的宽度,叫做“一寸”,这是当时最小的长度单位。把可以填满成人一口的米粒重量称作“一两”,这是当时最小的重量(质量)单位。可见,中国最早的长度和重量单位都是以“粮食”为依据的,农耕特色非常明显。
![《大秦赋》提到“痛饮美酒十斤”,10斤是5千克?其实少了一半](https://images.weserv.nl/?url=https://hzimgs.oss-cn-hangzhou.aliyuncs.com/uposs/2022_03/26/1648266319GCY5pg.jpg)
可能有人会说,若米粒的粗细不同,或人的嘴巴大小不同,对上述计量是不是造成很大影响?其实,历史上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从粗糙到成熟,这只是计量单位的萌芽,到了后期,计量单位逐渐精细化。
到了夏朝和商朝,中国古代文明转向奴隶社会,计量也逐渐得到发展,例如,商朝把一个骨头分为10个寸格,把每个寸再等分10份,称为“分”。
![《大秦赋》提到“痛饮美酒十斤”,10斤是5千克?其实少了一半](https://images.weserv.nl/?url=https://hzimgs.oss-cn-hangzhou.aliyuncs.com/uposs/2022_03/26/1648266320SVTNZz.jpg)
商代的甲骨文中,出现了面积单位“田”字。商朝还把一年分为366天,每年12等分,每逢闰年再加一个月,这不仅仅是历法,更是时间单位。西周的青铜器上有“匀”字,这是较早的重量单位之一。这个时候,古代计量的发展日趋精细化。
周朝800年,特别是东周时期,春秋战国四分五裂,各诸侯各自为政,文化出现了百家争鸣,加上中国地缘辽阔,各国的度量衡也逐渐不同。
![《大秦赋》提到“痛饮美酒十斤”,10斤是5千克?其实少了一半](https://images.weserv.nl/?url=https://hzimgs.oss-cn-hangzhou.aliyuncs.com/uposs/2022_03/26/1648266321iV9AHj.jpg)
例如,在给官员计算俸禄的办法上,西周早期有“千斛万钟之禄”的说法,大概是的“斛”和“钟”是较大的计量重量和容量单位,到了战国时期,各国分化,鲁国用“釜”;齐国用“升”;魏国用“斗”;秦国、楚国、燕国用“石、钧、铢”等。不仅在各国之间,单位不同,换算麻烦,在同一个国家内,新旧单位之间也混杂使用,这给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不便。
![《大秦赋》提到“痛饮美酒十斤”,10斤是5千克?其实少了一半](https://images.weserv.nl/?url=https://hzimgs.oss-cn-hangzhou.aliyuncs.com/uposs/2022_03/26/1648266323AMxdrB.jpg)
公元前350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秦国开始在国内废除一些不必要的计量方式。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七国,秦始皇下令:
法度量,则不一,嫌疑者,皆明一之。
命令丞相隗状、李斯等人立新法,统一度量衡。这就是后人常说的“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需要说明的是,“度量衡”这三个字,其实各有意义,“度”代表长度,“量”代表容器的题,“衡”代表质量(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