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里左手直接上南雅寺,坡陡路短些,都是土路;右手上岱顶,稍长一些,多是石头路。其实上面两条路都通着,过了南雅寺几百米就和到岱顶的路重合。


我们不知道他们的爸爸是走哪一边的,在山里行走不敢承担他人的责任。
好在有电话(这一路很多地方电信有信号),可是他们的爸爸也说不清自己到底在哪里,过没有过这个岔路。
我猜他们如果第一次来,肯定是走箭头所示,直接往南雅寺方向了。但是我也不敢肯定,旁边一起走的游客就建议孩子往南雅寺方向走,不要着急,因为他们的爸爸就下来找他们了。
这个故事有后续,大家往下看就知道了。


我们右手走,这边的景色好一些,透过蓊蓊郁郁的树木,间或还能看到远处的山景。
水帘洞
前面有个废弃的茅棚,这里就是水帘洞。去年看到房子旁边的三个白碗还是依旧,不过山崖下的龙王又重新彩绘过了,都穿上了新衣服。


我们从茅棚旁边的小路接着前行,在累得实在不行的时候,终于走到了南雅寺和岱顶的岔路口,左拐几百米就是南雅寺,这是我们计划下山的路;右拐通行岱顶。

这是通向南雅寺的山门

顺着这条路到岱顶
弥勒台
走上百十米就到了一个垭口,这是一个十字路口,直行前往西景池(前往鹤场九龙潭方向),左拐是孤魂台(祭骨灰野鬼的地方,我上次走错了路到了这里。据三圣寺的老王说,某次有驴友上去在旁边喝酒吃肉,惊扰了孤魂野鬼,下山就栽了若干个跟头,其中一个还扭了脚,阿弥陀佛)。
右上就是弥勒台,后来我才知道,这里竟然比岱顶还要高,海拔两千多米。从这个小路上去不远就到了。


上次在这里,我什么景色都没有看见,孤独地听着雨声,这次好像是补偿我,在垭口的时候就听到轰隆隆的雷声。看山上云雾变化莫测,风雷激荡,不亦快哉。
孤魂台我知道意思,不知道这个弥勒台是个讲究。

岱顶三门寺
从弥勒台下来,看岱顶巍然耸立,一座座庙宇沿着山脊排列,在天地间别有一番气势,观音山岱顶名不虚传。

上张照片没有把1400年的唐松拍上,再来一张,好照片不嫌多。

第一个山门寺是长安北张村的庙,几个人正在干活,庙会是六月初,他们在为庙会做准备。
旁边围着几个爬山的游客,问我们见到两个娃没有。老天,这就是“爸爸去哪儿啦”的爸爸们。爬个山能把娃丢了,这心可够大的。

更麻烦的是,他们听从这几个干活的人建议,从这里抄小道到水帘洞去,说是这样走快一些。我说这样去找,不就是绕过南雅寺了吗?
这几个人一听就慌了神,我说你们下去了两个人,这不是还有两个人,你俩从南雅寺下去,这不就两条路都走到了。
这两人一听转身就往下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