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最大铜佛
所幸大佛寺中大佛犹在,大悲阁内供奉千手千眼观音,系北宋开宝四年(971年)宋太祖敕令铸造,高19.2米,立于2.2米高的须弥石台上,是中国最高的古代铜造像。当时采用自下而上分段续接的方法,共分了7段才将整座大佛铸造完工。为造此像,赵匡胤从开封国库中调拨了120吨铜,相当于北宋一年铜产量的十分之一。


像下须弥座同样不容忽视,甚至在当时比大佛更得梁思成的赞赏。石雕皆为北宋原作,金刚力士、歌舞伎乐、妙音鸟等形象环绕,异彩纷呈。


为显示力士雄健有力的特点和所承之物的沉重程度,他们被刻画为身躯被压弯的形象,双臂支撑在双腿上,肩、臂肌肉突起,神情威猛。





大悲阁后还有一棵古槐树,距今已生存了一千三百余年,为正定古树中最长者,因此又叫寿槐。槐树主干高约25米,胸径接近3米,虽经历了漫长岁月,依然枝繁叶茂。
隋碑与明佛
隆兴寺内龙藏寺碑被誉为隋碑之冠,隋代楷书之首,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龙藏寺碑通高3.15米,宽0.90米,厚0.29米。碑文楷书30行,行50字,共1500余字。碑为龟趺,碑额呈半圆形,浮雕六龙相交,造型别致,具有隋唐蟠龙的古朴风格。



毗卢殿原是正定八大寺之一崇因寺的主殿,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重檐歇山顶,覆以青瓦,绿琉璃瓦剪边。1959年因寺院残破,为便于保护将其迁建于隆兴寺内。
毗卢殿内供奉有明铸铜质毗卢佛像。“毗卢”是梵文,意为“光明遍照”。这尊毗卢佛高6.72米,整体似塔形,石须座上的铜象由三层莲座、三层佛象摞置而成。三层莲座周身铸刻1000尊形态各异的小佛,每层莲座之上端坐四尊头戴五佛冠的毗卢佛,通体共有佛象1072尊,构思奇特,造型优美,人称“千佛墩”,为国内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