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名字叫孔萨·德钦汪姆,中国藏族,一位充满了传奇的女性,曾为捐粮18万斤给红军,也曾为追求自由婚姻流亡8年……始终都一如鲜花盛开在草原上,被誉为“康巴之花”。37岁时,年轻美貌的她离开人世,天空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

孔萨·德钦汪姆
01.父亲早逝,她17岁时成了女土司
甘孜藏族自治州,隶属于四川省,简称甘孜州,位于康藏高原东南部,为康北地区腹心地带,俗称康巴地区或康区,是中国第二大藏区。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民族的地级行政区。甘孜县隶属于甘孜藏族自治州,位于甘孜州北部,是一座多山的县城,境内山环水绕,雅砻江上游。
“甘孜”为寺庙名称,意为洁白美丽的地方。这洁白来自于历史上的白利摸徒部落,白利是一个人,摸徒部落是一个羌族的部落。白利,生年不详,出生在四川巴圹,为虎国国王。白利的先世王叫白狼(浪)王,名为唐取,颇识文书,著有名作《白浪歌》三首。
白利依照先世祖规,拥护天下统一,积极进贡中原王朝,是中原王朝的附属国。

因虎国土地贫瘠,众民贫困,经济文化落后,白利主张推进社会变革进步。为了就地解决食盐,他鼓励民间熬硝业,摄取硝盐,开采岩盐。为了加强武装力量,他鼓励民间巧匠自制火药土枪,成了当时较先进的自卫防御武器,提高了兵民的战斗力。
据当地史料记载,虎国也叫白狼(兰)国,“地方千里”,是以甘孜、巴圹为中心建立的白兰(古称白兰峒)羌国。公元557年,白狼(兰)国东部疆域包括今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金川、小金两县,都城在甘孜白利乡。
《四川上古史新探》载记:“今甘孜有‘白域寺’,乃是白兰羌分支南下甘孜地区最早建立的农业部落,别称为白域。故有白域寺,从其祖源。《隋书·附国传》(虎国,唐人修《隋史》避讳“虎”字改作“附”)里所谓‘东北连绵亘数千里接于党项’的二十种羌部落之中,有‘北利’一种,即是从白兰羌分支在今甘孜河谷经营半农半牧经济的一个部落。”

甘孜城旧景
这个部落后来建成了一个国家,奉行佛教中的黑教,传世到明代末才被青海蒙古固始汗(顾实汗)摧毁,改兴黄教,仍其后裔之恭顺者为白利王,直至清末才缴印归流。
算起来,甘孜距今至少有1000多年的建制史,在这历史的长河里,古老的白兰羌渐渐地变成了今天的藏族和羌族。孔萨土司官寨坐落在甘孜县新市区的北端台地上,平面呈纵长方形,为土木混合结构的平屋顶,宽38.2米,深60.3米。寨外的东、西、北三面都附建凸出的碉楼,上部作防守瞭望用,下部为厕所。官寨内部有前后两个天井,中间有隔墙,形成前后两个院落。前院建筑三层,后院建筑五层。

甘孜县孔萨土司官寨电脑复原图
德钦汪姆1917年在这座官寨里出生,德钦汪姆的父亲叫丹真尼玛,是管理这片土地的第八任土司,但在德钦汪姆7岁时就去世了。丹真尼玛没有儿子,去世后,德钦汪姆的祖母拥金康珠出任土司。十年后,拥金康珠去世,德钦汪姆继任土司,成为第九代孔萨土司。这时,德钦汪姆只有17岁。
民国时,甘孜是一个非常贫穷的地方,农作物以青稞、豌豆、小麦为主,但耕地面积非常有限,若遇饥荒年,很多人都吃为饱肚子。长成的环境和经历,仿佛注定了德钦汪姆是一个善良的人,做了土司之后,她常在饥荒年为穷苦人施斋,挽救了很多的生命,也在当地人的心目中获得了很好口碑。
据当地人回忆,德钦汪姆是一个性格活泼开朗、行事体面大方的女子,不仅口齿伶俐,还能说一口四川口音的汉话。洛桑珍珠格西,汉名邢肃芝。1916年出生在南京一个世代信奉佛教的家庭,是有名的汉人喇嘛。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后期,邢肃芝曾经赴西藏求学,在甘孜见到过德钦汪姆,回忆说,德钦汪姆当时二十岁左右,“面孔黝黑,身材修长,脑后垂着一条长辫,身穿件紫红色章缎长袍,显得充满活力”。又说,德钦汪姆的随从是一队康巴卫兵,“他们每人佩着一支新毛瑟和一柄腰刀,威风凛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