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着Lolita的女孩
虽说Lolita和JK制服作为裙子也属于商品的范畴,但其生产和消费的样态和一般商品有很大不同。2016年,圈内杂志《Girlism 少女主义》统计了当年销售前十的国牌Lo裙,排名第一的“占星猫”也仅仅过万。这可能仅仅是一个网红淘宝店一天的销售量。[5]圈子狭小,需求量低,但对商品的精致程度又要求高,生产裙子的商家和消费者的沟通变得垂直。不少商家都会组建QQ通知群、交流群,第一时间发布新品的消息,“进群蹲”成为一种独特的需求。
另外,部分裙子的购买方式相当繁琐,不仅要分预定、尾款、现货等,还需要等待漫长的工期。一条裙子,从看到实物图到穿在自己身上,有时竟要等上一年,在普通人看来可能有些不可思议。比起完全的商品化生产,这些裙子还保留着一定的“定制”性质。在挑选裙子的时候,圈内人不仅会看裙子本身,还会看生产者是否真的懂,是否真的理解圈内约定俗成的“正统”规则,而不能仅仅是来“圈钱”。诸如QQ群等社群组织的存在,折射出支撑着人们接受这种复杂的消费方式的,不止是裙子本身,也有社群内的相互信任和认同。
小众文化的圈子生存不易,Lolita和JK制服的爱好者们对维护社群空间不得不非常敏感,尤其突出地表现在对“穿山”的抗拒。“穿山”中的“山”,是指“山寨”,即穿盗版的裙子。这种强烈的版权意识,源于对原创设计者的保护。社群的共识是,如果山寨盛行,导致做原创设计的店铺赚不到钱,原本就少的原创店铺就很容易倒闭,最终导致这个圈子没有新品产出,这就相当于斩断了圈子的命脉。因此,社群长期以来对“山”有着严格的审查,一旦有人在明知是山寨的情况下“穿山”,便会面临在圈内“社死”的情形。
近年来,随着小米、泡泡玛特等投资进入这个领域,不仅线上商家的数量增多,原本稀有的实体店也渐渐在各大城市的商场中现身。汉服、JK、Lolita的整体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90亿元扩大到2020年的210亿元。[6]这些原本小众的服饰风格,似乎也变得不那么小众了。购买人群日益扩大,受众的动机也日益复杂,种种曾经是共识的观念可能面临着挑战。在消费主义陷阱的包围中,我们不得不警惕,购买小裙子的动机,是出于朴素的喜爱,或者只是被刺激的消费欲望?未来的趋势一时还不明了。不过,不论是Lolita还是JK制服,本质上还是一件衣服。是人穿衣服,而不是衣服穿人。回归这份本心,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就不会迷失方向。
注释及参考资料
[1] 曾经我很自卑,Lolita改变了我的人生。【20万粉感谢!】,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FE411j7gr
[2] #55岁阿姨穿Lolita#,https://weibo.com/1323527941/KB9M4xGrW#repost
[3] 通过仪式抵抗,[英] 斯图亚特·霍尔、[英] 托尼·杰斐逊,孟登迎、胡疆锋、王蕙译,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年3月,第79页。
[4] 穿Lolita装的年轻人,https://mp.weixin.qq.com/s/wF68fOh24269OC5mxUVksA
[5] Lolita在中国:一条裙子的诞生,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84569946483556973&wfr=spider&for=pc
[6] JK汉服Lolita,“三坑少女”这个冬天有点冷,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5332009
亚文化:风格的意义,[美] 迪克·赫伯迪格,胡疆锋、陆道夫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
责任编辑:朱凡
校对:丁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