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来的都会来。旅游企业在这个过程中不会无事可做、无力可发,需要抛弃的是旧思维和老传统,旅游企业要认真研判疫情之下深刻的发展趋势变化或者消费观念习惯变化,把产品转型想清楚、看明白、搞对路了,再去搞大规模投入研发。
在明显极大不确定性、模糊性、复杂性和易变性当口,旅游企业高举高打、铺开摊子火力全开、满负荷运行,可能一时会带来一些斩获,但是隐患也是极大的。对于一些小微企业,可能还好“船小好调头”,但大中企业战略方向一旦失误,往往损失是巨大的。当然如果实在寂寞了时常嗷几嗓子,在舆论场造一造动静,也是可以的。在重要会议召开前,一切都要审慎推进。
旅游企业的“低位运行”绝不是躺平,而是在面临极大不确定性当口,更强调高效聚焦,发挥核心优势,控制成本,聚焦重要板块,攥指成拳,汇集优势兵力精准出击,更不要把全部希望寄托在某一个黄金时段,要有韧性和钝感。还是那句话,熬不下去,就别苦熬了。
为了提振整体市场信心,宏观层面渲染点乐观基调,也没有什么问题,但微观的企业需要冷暖自知,结合自身实际闪转腾挪。
当然,目前某些旅游企业能做出那么好看的财务报表,也挺好,那别动不动就请愿呼求纾困政策。自己明明过得那么精彩,还哭穷,确实遭人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