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籽队实践日志Day6:延续民族文化血脉,彰显文化自信力量
石榴花开,同行西域
2022年7月7日,北京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石榴籽实践团队前往新疆巴里坤县哈萨克民俗博物馆和全国民族团结先进个人杨忠贤纪念堂,感受中华民族民俗文化的魅力和民族团结模范的力量。
第一站-哈萨克民俗博物馆
民族团结绽芳华
同心筑梦文博家
巴里坤历史悠久。早在6000多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其常住居民由汉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13个民族构成。2006年建成哈萨克文化展馆,2013年更名为“哈萨克民俗博物馆”,是国家AA级景点,哈密地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民族团结教育基地。
巴里坤县哈萨克民俗博物馆从不同角度、不同形式呈现了哈萨克族的民俗文化、人文风情,展示了巴里坤县丰富的自然资源、迷人的自然风光,以及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的发展成就。
1
哈萨克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民族教育,从经费政策上大力扶持,如今“双语教学”“两免一补”“营养午餐”等优惠政策的实施,进一步促进城乡、各民族教育的均衡发展。
2
哈萨克族文学分为民间口头文学和书面文学,哈萨克族民间故事历史悠久,叙事诗和传说分为英雄人物、生活故事、爱情长诗等等。
3
哈萨克传统体育活动有200多项,最经典的有姑娘追、叼羊、赛马等,其中哈萨克式摔跤、九窝棋、叼羊等已列入国际体育运动项目中。
4
馆里摆满了民族乐器、手工艺品、生活用品、生产工具等300多种文物,主要介绍哈萨克族灿烂文化和精致的手工与手工艺美术文化等。
5
毡房是哈萨克族民间建筑,被称为哈萨克族传统建筑艺术的“活化石”,为适应游牧迁徙需要的一种简易住房。
6
哈萨克族民族服装多用羊皮、狐狸皮、鹿皮、狼皮等动物皮毛制作,具有典型的草原游牧文化特征。哈萨克族民族服饰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