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滚、嘻哈、违禁药物等等充斥着“垮掉的一代”的生活,让斯图西出圈的也正是标签化的打造。
在那个年代,还没有哪个公司创造属于自己的棒球帽,除了斯图西。
作为亚文化萌芽期的品牌,斯图西没有局限于标志固化,而是推出更多的拼贴元素。
但随着后期的摇滚朋克文化逐步兴起,斯图西在舒适圈中还未反应过来,便被后浪拍在了沙滩上。
人们开始追逐铆钉、金属等元素,日系潮牌等其他竞品也相继出世,斯图西的老爷子没有像其他潮牌那样考虑改变还是顺应,而是出手。
在卖掉股份之后,老爷子便开启了他的“躺平”生活,而转手后的斯图西也在市场中逐渐隐退。
直到2010年重出江湖,而那时候的竞争早已不再是斯图西坐镇东山了。
国潮们都去哪儿了?
说了那么久的国外潮牌,还要提问一句,我们当年大街小巷都能见到的服装品牌——美特斯邦威、以纯等等,它们又都去了哪儿?
我依稀记得,高中时期还看到过奶茶爱好者周董代言的美特斯邦威,电视广告位它也曾是常客。
还有流星雨的经典语录:“今天,端木带我去了美特斯邦威,挑了很多衣服和鞋。照镜子的时候,我都快认不出自己了。”
“不走寻常路”——美特斯邦威。(死去的回忆开始攻击我。)
这个1995年成立的品牌,从一开始就确定了自己的定位——年轻群体、休闲风格,在2009年又取得了《变形金刚2》的形象授权,成为了第一个在好莱坞电影中做植入的中国品牌。
美特斯邦威通过加盟的形式在全国范围内广泛铺网,门店甚至超过5千家,一度成为一代青年心中的“名牌”。
而在2010年之后,随着ZARA、H&M等海外快时尚品牌进入分羹,极大刺激了国内时尚选购态度。
从研发设计再到面料选材,国产品牌被这些来自日本、西班牙等国家的海外时尚所吊打。
而美特斯邦威在学习国外快时尚的路上,反而东施效颦了起来,最终惨遭降维打击。加上与国外快时尚的价格相似,美特斯邦威过半数的门店关闭,在角逐中逐步退出擂台。
而这其中不能缺少的还有电商时代的冲击。
事实上,以纯、达芙妮、森马等时代的眼泪都曾试图挤入电商赛道。
而在2016年,达芙妮关闭零售业务的消息登上热搜,终究成为了一代人记忆的底色。
而以纯为了保障线上线下价格一致,关闭了线上售货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