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一代人的困惑》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
大部分人看似的勤奋,不过是思维上的懒惰导致的。
唯有不断精进,才能步步进阶。
摆脱低质量的勤奋,养成精准勤奋的习惯,是人生进阶的第一步。
要想每一天的努力都成为未来的基石,不妨先学会:
1. 努力前先深度思考,不要盲目勤奋。
美团创始人王兴曾说:“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
一个人的勤奋质量,其实也代表着他的思维深度。
若是一直徒劳地挥汗如雨,不往深处思考,注定终日瞎忙,陷入无效勤奋的陷阱。
一个盲目勤奋的自己,难以拥抱璀璨的明天。
唯有深度思考,提升勤奋的质量,才不至于将一辈子的聪明,耗费在肢体的勤勉上。
做事前多做些了解,从整体看问题,不要局限在局部;
多换位思考,千万不要以“上帝视角”看问题;
多问几个为什么,找到事物的本质,才能对症下药;
多想几个可能性,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全面看待事物。

来源:全景视觉
2. 聚焦于行为本身,提升做事效率。
美国心理学家鲍迈斯特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理论,叫作“自我损耗”。
所谓自我损耗,就是我们看似什么都没做,但是外界的一举一动,一起一伏,都能打乱我们的节奏,都在损耗自己的心理能量。
而每消耗一点心理能量,我们的执行力就会下降一点,让我们在努力一天后,又累又没有收获。
所以有时候,我们明明很努力,却还是一无所获,甚至身心俱疲。
远离那些与目标无关的事,将精力专注于真正重要的事上,才能做到精准勤奋。
3. 拒绝间歇性努力,保持勤奋常态化。
古话说:“若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道理很简单,但能做到的人很少。
也许你一直都没有放弃过,但也一直没有成功过,因为你的努力,向来不持续。
间歇性的努力和持久的坚持往往看似一步之遥,却差之千里。
因为每一次间歇性的努力,都是一次新的开始,从没放弃的你,其实一直在缓慢起步。
保持常态化的勤奋,是对自己的过往和未来最大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