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新型综合礁堡,气象、通讯、光伏发电、渔业补给和防卫等设施一应俱全,驻礁生活有了极大的改善,守礁官兵获得更大空间来升级他们的绿色需求。
经过不断尝试,守礁官兵在美济礁1号点的高脚屋上一左一右种出两棵椰树,婆娑的椰树让冷冰冰的礁堡多了几分生活气息。

美济礁1号点上的椰树

美济礁1号点上的椰树
为了更好地经略南沙,中国可谓一步到位。
2015年1月16日到2015年6月30日,不到半年的时间先后投入32艘挖泥船将美济环礁吹填成南沙第一大岛,主岛面积约5.66平方公里,加上南小岛和小沙洲,总面积近6平方公里。
即便规模如此宏大,岛上包括大型机场、营区、码头、灯塔、医院、气象站等能保障近万人生产生活的基础设施也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基本完工了。
唯独绿化让基建狂魔犯了难,礁堡上的两棵椰树成了岛上最醒目的绿色,多方面的原因让绿化成了岛礁建设最大的拦路虎。
其一,刚吹填成型的美济岛,地表主要为颗粒大、盐分高、养分少,PH值高达8 9的珊瑚砂,更缺少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有机质土壤。

刚吹填成型的美济岛
其二,美济岛所在区域是典型的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几乎有半年的时间风沙肆虐,空气中更是含有大量盐分。
其三,美济岛地处赤道附近,岛上地表温度很容易突破四五十摄氏度的高温,一般的植物很难承受这种环境,不是被晒死就是被腐蚀坏死。
我们知道,常年出水的岛屿,当陆地面积达到一定的规模后,就能自然形成淡水透镜体。
因美济岛吹填得足够大,大片陆地经过雨水渗透后,汇集在海平面以下的砂质层中,岛上珊瑚砂的盐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快就会降到植物能生长的浓度,美济岛表层珊瑚砂盐分与刚吹填时相比不出两年就下降了90%多。

岛礁地下淡水形成过程
美济岛身处赤道附近的大洋深处,降雨丰沛,虽然雨季集中在6 12月份,但还是很容易形成地下淡水。
有相关专家表示,因为美济岛建得够大,即便没有人为干预,若干年后也能形成一个真正的自然岛。
没人怀疑随着时间的推移,美济岛会自己变绿。
但我们现在有先进的海水淡化技术和各领域的专家,不需要我们用一代人甚至两代人的时间来等待美济岛变绿。
建设者找到解决南沙各岛礁淡水来源的基本方法是“三水合一”,就是雨水收集处理、海水淡化处理和大陆送水并重。

“三水合一”管网
南沙岛礁都是海上孤岛,污水不能直接排入大海污染海洋环境。
岛上产生的所有污水都要经过深度处理变为可用的中水,实现淡水资源的重复利用。
像美济岛这样的大型岛屿,每天可产出280多吨的中水,可以浇灌大片土地。

南沙岛礁污水处理系统
新一代守岛官兵对花草树木的渴求有增无减,他们和其他建设者们在一起边施工、边科研、边绿化。
为了增加生活区的绿地,建设者们想出各种办法,从大陆带来了几十种植物的种子试种。
中科院院士牵头的植物学家实地考察研究后,成功改良土壤,选择了草海桐、三角梅、太阳花等抗高温、抗大风的植物进行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