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中华花怎么养
优质回答:读懂中国“和合”文化,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光明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七彩中华花怎么养1
故宫国博首次联袂办展
读懂中国“和合”文化
本报记者 邹雅婷
观众欣赏清代“中和韶乐”乐器。
杜建坡摄
清乾隆金胎珐琅人物图执壶。
杜建坡摄
清乾隆霁青金彩海晏河清尊。
国博供图
清乾隆“御制月令七十二候诗”彩色墨(九月、十月)。
杜建坡摄
从远古时代的石器、骨器、玉器、陶器到绚丽多彩的外销瓷、精雕细刻的漆器,从唐人绘制的绢画《伏羲女娲图》到元代书法家以精致小楷写就的《道德经》……走进中国国家博物馆“和合共生——故宫·国博藏文物联展”现场,丰富的文物展示着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讲述着中华民族“尚和合、求大同”的价值理念。
本次展览是故宫博物院与中国国家博物馆两大文博机构首度联袂推出的重磅特展,从故宫和国博的丰厚馆藏中精选400余件文物进行展示。展览分为4个单元,从宇宙、天下、社会、道德4个层面,阐述中国“和合”文化的历史渊源和丰富内涵。第一单元“天地同和”,阐释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崇尚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第二单元“万邦协和”,阐释中华民族处理外交关系时秉持的协和万邦的天下观;第三单元“宜民安和”,阐释中华文明对社会各阶层文化多样性、各民族文化多元性的尊重与包容;第四单元“乐在人和”,阐释中华民族“人心和善”的道德观。
天人合一的智慧
步入展厅,红山文化玉龙、良渚文化玉琮、齐家文化玉璧等形制多样的玉礼器引得观众驻足欣赏。华夏先民采天然之美玉,精心琢磨成沟通天地、祭祀祖先的礼器。几千年后的今天,我们看到这些玉器,依然会为先民们高超的雕刻技艺和丰富的想象力而惊叹。
从凿石、磨骨、缫丝到制陶、冶铜、髹漆,古人对自然材料的开发利用和自然规律的理解认识越来越深入、全面,由自然现象引发的情感共鸣与审美观念逐渐融入劳动实践和物质创造之中,从而形成中华民族独特的礼乐文明和社会制度。
远古时代,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先民根据气候、四时交替总结出自然变化规律,用以指导日常生活、实现生产力进步。月令,即以四时为总纲、十二月为细目,以时记述天文历法、自然物候,并以此来安排生产生活的政令。展厅里的清乾隆“御制月令七十二候诗”彩色墨即是“顺天应时”文化传统的体现。此墨一套两匣,每匣6屉,每屉6锭,共计72锭,一锭墨对应一物候,大小不同、形状各异,有圆形、椭圆形、方形、六角形及叶式、碑式、琴式、钟式等。墨色分绿、红、白、蓝、黄5种,与中国传统五行相对应:春(正月、二月)为木,对应绿色;夏(四月、五月)为火,对应红色;秋(七月、八月)为金,对应白色;冬(十月、十一月)为水,对应蓝色;两季之交(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为土,意为激活、生发,对应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