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花怎么种
或许缺憾意味着某种意义上的圆满,湘灵是诗人心灵深处永远的恋人。任岁月流逝,任世事变迁,诗人对湘灵的思念有增无减。“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诗人四十岁那年,在秋雨残灯的夜里又想起了湘灵,写下了这首《夜雨》;“中庭晒服玩,忽见故乡履。昔赠我者谁,东邻婵娟子。因思赠时语,特用结终始。永愿如履綦,双行复双止。……人只履犹双,何曾得相似?可嗟复可惜,锦表绣为里。况经梅雨来,色黯花草死”,诗人四十六岁那年,有次在晾晒服玩时忽见湘灵赠送的鞋子,写下了这首《感情》。我们再来读《宿杨家》,整首诗带给人的感觉仿佛于寂寂永夜听闻幽咽笛声,诗人的惆怅犹如春夜中的紫藤,寂然垂挂着,无人能解。
汪曾祺
汪曾祺短篇小说《鉴赏家》有一段关于紫藤的对话很有味,“季匋民画了一幅紫藤,问叶三。叶三说:‘紫藤里有风。’‘唔!你怎么知道?’‘花是乱的。’‘对极了!’季匋民提笔题了两句词:‘深院悄无人,风拂紫藤乱。’”“紫藤里有风”,汪先生可谓紫藤的知音,极冲淡极简净的一笔,将紫藤风致都描出来了。紫藤花作蝴蝶形,成群成串如璎珞般连缀在一起,深深浅浅的紫如烟似雾氤氲一片,微风吹过,一串串藤花轻轻摇曳,簌簌飘落,像一个春宵的梦。藤枝交错纷披,藤叶翠色娟娟,藤花绰约可爱,也难怪紫藤枝枝叶叶总关情了。清人莫友芝写过一首《荷叶杯》:“回首紫藤花底。凝睇。晚色使人愁。柔枝胜系月如钩。休么休,休么休。”一对恋人相会在紫藤花下,互诉衷肠,紫藤再一次见证了爱情,怎奈聚散匆匆,相会无期,暮色里徒留一声叹息。
朱冰蝶《紫藤花下》,1921年
稍读过西方文学史的都知道,在西方,玫瑰是爱情的象征。而我一直以为,紫藤其实很能代表爱情,既具袅袅萦怀的温软,又见世世相随的坚定。紫藤花开,串串流泻而下,说不尽的娇柔缱绻,紫藤枝干则盘曲交错,如《花经》所述“缘木而上,条蔓纤结,与树连理,瞻彼屈曲蜿蜒之伏,有若蛟龙出没于波涛间”。有一首客家山歌就“藤缠树”意向反复言说,极缠绵地表达了爱情的忠贞不渝:“入山看见藤缠树,出山看见树缠藤。藤生树死缠到死,树生藤死死也缠。”不过凡事都要讲究适度,爱情也不例外,倘若走了极端,不留一点儿私人空间,紧紧交缠,爱情终会被绞死吧。
钱新祖《公案、紫藤与非理性》一文谈到,“有句无句,如藤倚树”,这是宋朝圆悟禅师给弟子参解的一则公案。《出曜经》云:“其有众生堕爱网者,必败正道,犹如葛藤缠树,至末遍则树枯”,佛戒“贪、嗔、痴、爱”,在佛家看来,“堕入爱网”者如同被紫藤缠绕的树一样,烦恼至终。其实这里的爱,指的是对欲望的一种偏执追求吧。禅宗语录中,常常能见到“葛藤”,将藤枝缭绕不清、相互纠缠比喻为是非烦恼。《景德传灯录》卷一二《睦州龙兴寺陈尊宿》:“新到僧参,师云:‘汝是新到否?’云:‘是。’师云:‘且放下葛藤,会么?’云:‘不会’。师曰:‘担枷陈状,自领出去。’”人生如寄,身若微尘。当遇烦恼时,须如这则公案所启示的那样清明,“放下葛藤”,自求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