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蜊(英语:Clam),又作蛤蛎,是蛤、蚌、花甲,等双壳纲软体动物的统称,蛤其壳卵圆形,淡褐色,边缘紫色,生活在浅海底,有花蛤、文蛤、西施舌等诸多品种。其肉质鲜美无比,被称为天下第一鲜、百味之冠。而且它的营养也比较全面,它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铁、钙、磷、碘、维生素、氨基酸和牛磺酸等多种成分,低热能、高蛋白、少脂肪,能防治中老年人慢性病,实属物美价廉的海产品。
蛤蜊味咸寒,具有滋阴润燥、利尿消肿、软坚散结作用。《本草经疏 》中记载,说:“蛤蜊其性滋润而助津液,故能润五脏、止消渴,开胃也。咸能入血软坚,故主妇人血块及老癖为寒热也。”除这种传统用法外,还对蛤蜊组织进行化学提取,提取物称为蛤素。动物实验证明,蛤蜊对小鼠的肉瘤和腹水瘤都有抑制作用和缓解作用。现代医学认为,蛤蜊肉炖熟食用,一日三次可治糖尿病;蛤蜊肉和韭菜经常食用,可治疗阴虚所致的口渴、干咳、心烦、手足心热等症。常食蛤蜊对甲状腺肿大、黄疽、小便不畅、腹胀等症也有疗效。据现代药理研究,蛤蜊中的一种蛤素物质有抗癌作用。现今,蛤蜊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抗癌食品,有的国家已利用蛤蜊制成抗癌药物,用于肝癌、甲状腺癌的治疗。
蛤蜊是一种长在滩涂地沙滩里的贝类,产我国沿海一带,当地人退潮时挖蛤蜊叫赶小海,带一把小铲子,看沙滩上会发现一些小洞,直径一般不到三毫米。再大的可就是小沙蟹和海蚯蚓的洞了。用铲子贴着小洞铲下去,翻过来就是一个蛤蜊,运气好的话可能有两到三个蛤蜊。还有一个方法很省力,但是效率不高。纯属运气。趁刚刚涨潮的时候,海浪会把沙中的蛤蜊卷上来,只要站在海水没及膝盖的地方,海浪过来,一般都能摸到一,两个,大量生产则用挖蛤蜊船在深水处采捕。
蛤蜊是青岛、大连、烟台、威海等沿海城市的独特海产品,在大连被称为蚬子,蛤蜊在青岛被俗称gá la(此处为轻声)烟台称为蛤(gǎ)。青岛的花蛤是当地特产之一,5-6月份正是最肥鲜的时期。每年这时青岛海滩开放,游人如织,尤其是夏天的时候,大小饭店肯定都有蛤蜊在卖。选购蛤蜊时,可拿起轻敲,若为“砰砰”声,则蛤蜊是死的;相反若为“咯咯”较清脆的声音,则蛤蜊是活的,捧起一把蛤蜊来,上下颠一下,如果听到咳咳的声音,那就是空壳的或者泥壳的,起码是瘦了的,听到咔咔的声音就是有肉的,起码不是很瘦的。蛤蜊就啤酒那是绝配,青岛人对啤酒的热情那绝对可以用信仰来形容,夏天的时候,每个小区门口都会有一个盛着扎啤的桶,据说还是按斤卖的,在海滩上“哈啤酒,吃蛤蜊(ga la)看妞妞”那是青岛的一景,绝对让你浮想联翩,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