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花水培老桩怎么养好
“旁学杂收,摄入了许多看似‘无用’知识”的王智敏在吴淞中学不是个例。在许多知名大学的自主招生面试中,吴淞学子的丰富经历和社会实践给面试考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探寻他们“秘诀”,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广泛涉猎、厚积薄发、综合素质与能力”是成功的关键词。
溯其源头,吴淞中学为学生提供了获得经历的机会和选择。在校长张哲人看来,相较于高考学科,科技、艺术、体育等非高考学科所独有的专业素养,对学生面向未来的核心素养的构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更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终身发展。
2015 年, 吴淞中学以“新道尔顿教育计划”之“体育专项化• 科技艺术个性化”小班化走班制实验项目为契机,开启了学校课程建设与内涵发展的新征程。
在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专家的指导下,学校开发了“体育专项化• 科技艺术个性化”课程群,共开设科技类4个类别32门课程、艺术类4 个类别20 门课程,以及体育类8 个课程供学生充分选择。
课程的运作方式也做了大胆尝试,课程皆排入正课课表,80 分钟连上,不占据学生课外活动时间;高一、高二的全体学生凭兴趣和特长自主选择,实行25 人左右的小班化走班模式,每周有2 个下午可以“走起来”。一年后的调查问卷显示,近96% 的学生非常喜欢这类课程,尤其是实验操作类,而他们选择课程的最大原因就是“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校为培育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素养而打造的“道尔顿工坊”里,学生只要有时间就可以来做实验,课间、晚上、周末、节假日全面开放。高一新生汤施豪刚入学没多久就被这里深深地吸引,放学后沉浸在一项物理实验中很快就忘了时间,原本和父母说好的晚一点回家,变成了晚上九点多,直至被老师赶回家。
除了约有2500 平方米、22 间个性化实验室群的“道尔顿工坊”能够满足学生开展科学探究和发明创造的需要;今年10 月,科学楼里原本借给兄弟学校过渡的场地收回后,学校又多了26 间小教室,这引发了学校教师又一轮课程开发的热情,大家把原先开发的校本课程又做了与时俱进的调整,开发出了26 间工作室、32 门课程,成立了人文类研究型课程基地“观澜书院”,以满足学生开展人文研究和艺术欣赏、创意设计的需要;此外还有6500 平方米的“宽正体育馆”,满足了学生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进行体育专项化学习的需要。
“舞台”,为每一个学生而准备
周五下午走进“道尔顿工坊”,创新植物栽培室、“方舟”模型工作室、Scratch 电子产品开发设计实验室里坐满了学生。高一(8)班的何云飞是个腼腆的男生,可他聊起参加的选修课、社团活动语调立马欢快起来。“我太喜欢电子技术了,学校为我们提供材料,让我们每个人动手操作。遇到困难,老师可不是简单地告诉我们该怎么做,总是启发我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实践解决疑难真是太爽了!”何云飞已经参加了摄影、电子技术、“方舟”模型课程,他还想在接下来的一学年里涉足更多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