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卢湾体育中心区的体育中心、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体育局综合楼被改建为隔离点并投入使用。在这里工作的卢湾少年体校教职工脱下教练服,穿上大白衣,就地加入防疫工作。
卢湾少年体校校长刘玉华作为卢湾体育中心2号隔离点的点领导已经工作了30多天。即使住宿条件简陋,三餐多为盒饭,他也毫无怨言。
2号点是卢湾体育中心三个点中床位数最多的一个,280张。被隔离的人从90岁的老人到两岁的小孩都有。作为点领导,刘玉华每天需要对接全区每一条街道,协调出入库作业,指导工作人员做好人员筛选、复合、记录等工作。
此外,他还需要对接医生为患者进行诊断和配药,合理安排隔离人员的每日膳食和日常用品,有序安排进出人员的周转,及时清除垃圾...面对这些繁琐而持续的事务,刘玉华每天早上五点起床,开始工作。直到凌晨,三餐往往都是冷饭。
青少年体校办公室主任于志坤,自3月31日起为区体育局第二批支援街道志愿者。隔离点重建后,他负责所有工作人员和隔离人员的物资保障。前期准备工作可谓繁杂,防疫物资、生活用品采购到货周期长,经常出现缺货、运输困难的情况。
作为“总经理”,于志坤的电话和微信经常被打爆。“不好意思,防护服没货了,要两天才能到货。”“我们这里还需要20盒口罩。”……面对物资短缺、人数众多的局面,他积极联系各方供应商,紧盯每件物品的发货时间,每天二三十次往返仓库收发相关物资,同时确保物资有富余。
少年体校总教务长许虽然被关在家里,但他仍然积极参加自己所在社区的志愿者工作。接到电话通知后,他很快就把所住社区的志愿者工作交接了。5月8日,他再次出发加入防疫前线,被安排到卢湾体育中心隔离点协助物资管理和发放。许加入物资管理团队后,很快适应了工作节奏,提出了许多经验和做法,提高了物资配送效率和管理能力。
卢湾少年体校志愿者队有两位年轻教练抗击疫情。在这次志愿服务中,他们被身边志愿者的无私奉献和艰苦奋斗精神所感染,真正理解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他们毫不犹豫地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党的忠诚和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