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就医需要牢记哪些注意事项?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如何注意个人防护?回到工作和学校需要准备哪些防护用品?昨晚,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副主任丁远在“公共健康大讲堂”第七讲系列中特邀,为公众“聚焦”: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如何科学有效地采取个人防护措施,防止病毒乘虚而入。
关键细节不能放松
人流,人上路。目前,全市已进入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阶段,公共交通和人流日益增多。市民外出,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丁提醒,疫情爆发以来,我们一直倡导公众要坚持防疫“三件套”,牢记防护“五个必须”。直到今天,这个保护提醒依然重要,尤其是在关键细节上。
以戴口罩为例。请定期佩戴,遮住口鼻,不要戴在下巴上。针对一位市民提出的“在通讯能力更强的奥米克隆出门需要戴N95口罩吗?”丁远说,一般来说,在户外只需要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者一次性医用口罩。如果需要长时间停留在医院、商场等室内环境,或者与他人有近距离接触,建议选择无阀式颗粒物防护口罩(如N95、KN95)。需要注意的是,天气逐渐变热,不建议使用防晒口罩、织物口罩等不能起到防护作用的口罩。
同时,她提醒,与人群接触,要保持社交距离;接触可能被病毒污染的东西时要勤洗手,如门把手、电梯按钮、快递面等。洗手时,最好用“自来水+皂液”彻底洗手。
丁说,这些是“三件套”和“五项要求”的具体细节,有助于切断病毒传播的链条,让我们以最低的成本穿上“隐形防护服”。
进出医院等特殊场所请加码保护
市民进入医院这样的特殊场所,记得加一些代码做好个人防护。丁表示,为了避免医院人群过多,增加病毒传播的风险,目前市民可以尽量选择互联网医院进行复诊、开药和健康咨询。如果需要线下看病,除了基本的个人防护外,还要注意三个环节:一是看病前选择就近的、相对熟悉的医院。看病前先预约挂号。第二,看病需要等待,要选择通风良好的地方等待。就医期间,尽量走楼梯,少坐箱式电梯;减少接触公共物品,接触后尽快消毒双手;选择有偿非接触方式,都是为了减少接触传播的可能性。第三,回到家一定要科学洗手,更换口罩,用消毒湿巾消毒擦拭随身物品。
“企业员工、学校学生等。应积极配合防疫和防护。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第一责任人,防疫没有外人。”丁表示,员工复工后在非独立办公室空要戴口罩,接触公共物品要及时洗手;尽量减少在公共区域逗留和聊天;冯去食堂吃饭,吃饭时保持着距离。返校后,学生可以准备一个防疫专用包,带上一些口罩、消毒湿巾、洗手消毒剂等防疫必需品。备用口罩尤为必要。
公交相对封闭,乘坐安全吗?丁表示,公交部门将严格落实人员验证、清洗消毒和通风措施。只要坚持个人防护,乘坐是安全的。同时,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过程中,除了全程佩戴口罩外,尽量少接触公共设施,到达目的地后尽快洗手消毒。
作者:唐
编辑:苏湛
作者:唐闻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