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区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在这次疫情中,黄浦区因为人口密度高,老旧小区多,一度是“重灾区”。5月29日最新数据显示,黄浦区无新增本地确诊病例,无新增本地无症状感染病例。在这场“大上海保卫战”中,黄浦区体育局干部职工万众一心,党员先锋第一时间投身基层防疫工作,发扬了体育人不怕苦不怕累的拼搏精神,展现了抗击疫情的初心和使命感。
写了几百页的笔记
黄浦区体育局竞赛训练科科员张胜龙
张胜龙是区体育局参加志愿者工作时间最长的同志之一。曾经的篮球运动员,3月下旬开始奔赴打浦桥街道一线,肩负着20多个社区的物资支援。有一次,他不小心伤到了腰,因雨中搬运物资过重,被要求回家休息。
区体育局招募第二批驻场志愿者时,腰伤尚未痊愈的张胜龙第一次主动报名。没想到在体育局住了两个月。其间体育局的一些同志被感染,小张也有明显的感冒咳嗽症状。“说我不害怕是骗人的。主要是担心会传染给其他同事。”发烧后,小张主动要求隔离在单独的楼层。抗原阴性几天后,他就放心了。他还没完全康复就回去工作了。
卢湾体育中心承担转移隔离治疗点任务后,张胜龙负责卢湾体育馆、区体育局综合楼、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的数据统计。一旦有人进出,数据就要实时更新上报。“4月份刚开舱的时候,因为经常有人半夜进舱,连续几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为了防止电脑停机造成数据丢失,他每天用纸笔记录当天的数据清单作为备份,一个多月来已经写了上百页A4纸。
谈及上海解封后最想做的事,害羞的小张说:“带着你女朋友到处转转,让她看看真正的上海。我觉得很对不起我的女朋友。疫情前她刚来上海找我,对上海不熟悉。现在她一个人在家关了这么久。还好邻居比较好,总给她送点用品。”
“大禹”翻了三遍房子都没进
黄浦区卢湾初级体校办公室主任俞志坤
于志坤是3月底区体育局第二批支援街道的志愿者。他一直吃住在办公室里。参加支持社区后,他被隔离在办公室,因为一些志愿者被感染了。4月15日,体育局领导请于志坤等部分同志回家休息。他开车穿过层层关卡,马上就到了小区门口。他在群里看到了体育馆正在改建防空洞的通知。没有犹豫,他第一次在群里回了一句“我回去。”
避难所重建后,于志坤负责三个避难所所有工作人员和隔离人员的物资保障。作为三舱的“总经理”,他积极联系各供应商,紧盯每件物品的发货时间,每天二三十次相关物资进出仓库,同时还要掌握各类物品的储存和消耗情况,确保物资充足。卢湾体育中心的避难所有600多张床位和230名工作人员。目前已发放个人防护用品48500余件、消毒防疫用品15300余件、生活用品12400余件、饮用水1500箱。
5月3日卢湾体育馆闭馆,于志坤打算回家前检查一下材料,对接一下。5月6日,“大禹”收拾行李踏上了回家的路。不巧的是,在他回来的路上,区防控领导小组决定重启卢湾体育馆的避难所。这一次,他在车上给儿子打了一个电话。“爸爸又失言了。爸爸对材料仓库最熟悉了,他还要回去。我们都做自己的事好吗?”
5月8日,体育局82名同志复工,于志坤担起了运送同事的重任。路过自己小区门口的时候,并没有过多停留。“感觉小区既熟悉又陌生,不敢让儿子下来,怕一棵金松。”此时,200斤的“大禹”明显眼眶湿润了。
“我仍然想念我的宝贝”
黄浦区黄浦少年体校飞碟教练沈文
沈文是一名优秀的飞碟教练。目前,国家级运动员邓伟云是她最喜欢的学生。疫情初期,她和丈夫是所在社区的志愿者。接到招募令后,沈文将家中一对年幼的双胞胎女儿托付给母亲,义无反顾地加入黄浦区青少年体校志愿者队伍,支援老西门街道牌楼居委会、大兴居委会、大同居委会,扫描核酸检测点的编码,引导检测,维护秩序,与楼内运输人员电话沟通。一系列工作轮流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