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足球与芯片的相似之处:1,一窝蜂建球队——芯片项目几乎同一时间纷纷上马;2,几年内冲进世界杯——几年实现自主可控;3,千万年薪的国脚——百万年薪的工程师;4,只愿踢中超不去留洋的球员——只做国内市场竞争的企业;5,投资海外俱乐部——大资金收购国际企业;6,重金归化海外过气球员——高薪聘请海外前辈。
5月24日,重庆足球队解散。曾经热闹无比,吸金无数的中超,近年来大面积崩盘。男足这段过火的、崇外的、想速成的金元足球史,挺值得芯片产业借鉴思考。
组建热情高昂,后续接连烂尾
造芯的热情与足球的热情极其相似,火热的时间点也差不多。2010年,恒大入场足球,国内兴起足球热,众多资本进入,收购成立俱乐部。足球热对应芯片热,政策的重视,资本的加入,国内掀起建厂热,Fab厂层出不穷。全国各地大炼产能,好不热闹。
这种非理智的热情、过度的泡沫藏着不少危机。这种危机已经在足球界显现出来,最近几年曝出许多负面新闻,众多俱乐部出现欠薪甚至解散等问题。据今年5月份体育类新闻整理的数据来看,2018-2022年中超、中甲、中乙有超过50支球队退出中国足坛,这个数字绝对可以用“触目惊心”来形容。国内芯片烂尾潮与其异曲同工,以为半导体就是圈块地,建几个厂房,买几台设备,找几个“出口成芯片”的江湖人士就可以攒出的局。到头来厂房空置,人走曲终,一地鸡毛。
只有参与国际竞争,才能取得成功
足球与芯片都是充分国际竞争的产业,那就决定了必须得充分参与国际竞争,而不能只窝里横。其实足球之前的国际化还是取得了一些成绩。29年前留学巴西的健力宝模式,为中国男足培养了李铁、李金羽等一批优秀运动员,时至今日不断有人倡议重启健力宝模式。运动员去五大联赛踢球,更是提高国家队整体水平最重要的方式,此前如杨晨、孙继海等名将都曾成为欧洲五大联赛的主力队员。正是依靠这批运动员中国男足于2002年打进世界杯,一眨眼也是二十年前。
曾经与中国男足同一水平的日韩男足,现在远远将中国男足抛在身后,原因众多,而坚持留洋是重要原因之一。日本的中田英寿、中村俊辅,韩国的朴智星、孙兴慜等都通过留洋成为世界级的球星,尤其孙兴慜更是成为本赛季英超最佳射手。这些球员个人的成长,大大地带动他们整个国家队的水平。日韩国家队世界赛场成绩取得很大进步,尤其2012年伦敦奥运会韩国男足获得铜牌。反观近些年留洋国脚只有吴磊一棵独苗,究其原因,一是自身水平欠缺,球员留洋很难适应高水平联赛,出国人生地不熟生活不便,有畏难情绪;二是国内薪水远高于留洋薪水,还有代言费广告费,所谓山中称大王,年年拿冠军。能够躺着赚钱,为啥要出去受累。国内足球看似繁荣,但国足成绩却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芯片也是充分国际竞争的产业。那就决定了只有参与国际竞争,才能国内成功;只有赢得国际竞争,才能赢得最终成功。半导体是一个高度国际化的产业,关键供应链绝大多数在海外,很多技术进步是上下游企业之间磨合出来的。你不懂全球性客户的需求,不与主流企业互动,只盯住国内市场,在低水平闭环里打转,谈何成长。可能有的企业认为,先在国内做出名堂,再到全球市场,这有道理,但还是希望一开始就要有国际竞争的心,这样才有国际竞争力的芯。最怕就是在国内某些市场躺赢了,就不愿意站起来参与国际竞争了。防空洞里搞演习,可别最后战争也是在防空洞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