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并购的隐忧
除了刚刚提及的充分国际竞争,还有一种有名无实的国际化我们要提防:譬如恒大重金买来外援,曾经在亚冠取得不错成绩,但恒大足球年年巨额亏损,也不能提升国家队的成就,更没有带动中国足球的提升。再如买下国米的苏宁,掉头就解散了2021年中超冠军江苏苏宁,创造了解散冠军球队的全球纪录。当然如果足球也有球创板,这些挂羊头卖狗肉,以足球之名行圈钱之实的俱乐部还能上市续命。但毕竟足球的脖子卡了也就卡了,没有人愿意掏钱开板,那只能原形毕露、解散了事。有些半导体海外并购项目也是一样,看上去不错,但真正的技术和人才都买不到,看似故事光鲜、业绩靓丽,但基本上海外的还是归海外,国内资本也就做个财务投资。但毕竟芯片有着足球不一样的地位,有更多的支持,股市、政府支持,等等,可以通过讲故事或者割韭菜来通过时间掩盖不少。足球不能顶个球,希望芯片不要骗。
夸张宣传冲垮行业形象
夸张渲染自主可控、虚假宣传会冲垮行业形象,行业会成为闹剧的买单者。中国男足曾经吹下了不少的踢进世界杯牛,但兑现的却少之又少。例如今年3月,在本以为能稳操胜券的对战越南男足的比赛中,中国男足却以1:3客场惨败越南男足。当年范志毅的一句玩笑话反而成了真。
半导体宣传有时也夸张,有些新公司刚成立就打着可以实现“国产替代”、“自主可控”、“国内首创”、“世界领先”的旗号来进行宣传。在真假难辨的情况下,市场会忽视半导体实干者发出的求救信号,进而严重影响国内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正常轨迹。国内半导体产业会成为夸大宣传的受害者。
外援里鱼龙混杂
为了速成,我们开始归化外援。事实上,“外”是“外”了,但“援”未必“援”,外援的业务能力参差不齐,真正的牛人外援少之又少。在今年世预赛亚洲区12强赛中,某位归化球员就被给予厚望,在三场比赛中首发,但三场只贡献了一个头球接力的间接助攻。在半导体行业也有类似的情况。中国大陆的造芯热潮也吸引了很多“外来和尚”前来“淘金”。结果真正的高手没来几个,反倒是引来了不少江湖奇人异士,能吹善侃者居多,旁门左道者不少。但最终芯片就是专治各种不服,不相信各种忽悠。
人才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年薪虚高
有数据显示,中超联赛球员平均薪水在700万元左右,是日本球员的3倍,韩国球员的6倍。以某国脚为例,其加盟到某俱乐部两年内在中超联赛中没有进过球,前不久刚仍以1200万的高薪续签了俱乐部的三年合同。半导体行业虽未如此夸张,但在资本狂热,猎头高调挖角的浮躁之风下,业内也出现了部分年薪虚高的情况。工程师还是原来那个,技术水平进步不大,但薪资动辄已上百万。薪水的增长速度远超技术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