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前夕,湖南省“我们的节日端午节”主题活动在汨罗市启动。11艘传统的36人凤尾船在汨罗江上比赛。受疫情影响,湖南赛龙舟的数量从前年开始减少,但深受人们喜爱的端午节文化却历久弥新。
6月2日,参赛队伍在比赛前举行了水龙头启动仪式。新华社记者陈振海摄
“出于对龙舟的热爱,我们村十多名年轻农民工回来参加了比赛。”汨罗市吉东村龙舟队队员廖朝波说,大家在比赛中团结拼搏,传承了龙舟精神,拉近了村民们的心。
湖南水系丰富,端午节文化历史悠久。各地龙舟运动历史悠久,群众基础深厚。“一年的农田胜过五月的船”、“五月五日,龙船下水击鼓”等民间谚语在湖南口耳相传,表现了三湘泗水人民奋勇争上游的精神。
湖南、贵州、袁、李“四分水岭”的赛龙舟传统各不相同。河面又宽又直时,龙舟一般与河岸平行竞赛。由于条件所限,沅陵地区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穿越”比赛。
船形也有自己的特点。湖南中部益阳的双辐龙舟,可容纳100多人。坐姿是“坐桡”,站姿是“插桡”。在湘南道县,除龙舟外,还有虎形、凤形以及少数猫形、鹰形的龙舟。湘西溆浦的“龙舟”无龙头,身长20余米,燕尾高耸。
“龙舟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最开始是沿河渔民的普通小渔船和草筏,后来是渔排。后来,我们有了现在的标准龙舟。”岳阳市屈原学会副会长任远说。
近年来,湖南省先后举办了第十三届全运会龙舟决赛、中国龙舟大赛、“我们的节日端午节”龙舟赛等大型赛事。民间龙舟赛数不胜数,沿河的一些村落轮流“主办”比赛,人们积极参与。
2017年7月17日,参赛选手在第十三届全运会群众比赛男子22人龙舟100米直道赛决赛中。新华社记者薛玉玺摄
龙舟赛激情四射,分秒必争。以前赛龙舟偶尔会因为成绩之争而打架。近年来,随着计时设备的专业化和裁判员水平的提高,湖南省龙舟比赛的争议较少,运动员的水平也在不断上升。连续两届全运会,由业余爱好者组成的湖南龙舟队都获得了奖牌。
“我们培养了70名一流裁判。他们回到各地,不仅可以裁判比赛,还可以更好地推广龙舟运动。”湖南省龙舟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他们分批向当地高校队和基层龙舟队派出专业水上运动教练,推动龙舟运动的发展。(记者谭畅、周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