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之下,莱科作为这三位冠军教练的接班人,缺乏冠军的光环,性格“一根筋”,在遇到突发困难时也缺乏快速反应。就连这位缺乏“挫折教育”的年轻教练,也因性格倔强而有“刻舟求剑”之嫌。
在笔者看来,上海港队受疫情影响的体能储备不足、准备期不足是不可逆的。面对团队只有14天准备时间的“特殊情况”,需要拿出有针对性的“特殊措施”。笔者了解到,莱科带队在大连赛区继续其标志性的高强度训练模式,甚至每天练习两次有氧跑和往返跑,储备体能。
高强度训练本身是正确的,但这些训练节奏、训练模式、准备理念往往是建立在30天左右的正常准备期基础上的。如今海港队受疫情影响。只有15天的准备期,是时候检验一下联赛前继续超高强度训练是否合适了。
同时,莱科教练组训练强度大,上赛季其实已经暴露出破绽。莱科指定的后卫马伊斯托洛维奇来到中国后,没有在一个中超联赛踢球,而是遭遇了两次重伤和韧带断裂。这其中,虽然有运气不好的成分,但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球队训练强度过大也是诱因。此外,巴西前锋洛佩斯去年在训练中韧带断裂,之前基本没有受伤的奥斯卡去年也受了重伤,这些都与莱科训练强度过大,过于强调跑位,技战术球含量相对不足有关。
上赛季,莱科集训结束后,巴西“神医”埃杜垫底,用自己的专业能力,尽最大努力保证球员及时归队。在这个赛季的强化训练下,海港队伤兵爆满,国内医疗队也下了很大功夫。但是埃杜由于巴西疫情还没有归队,球队的康复实力也还没有恢复到最大值。其实球员伤愈复出是有科学规律的,海港队本赛季越来越长的伤病名单也说明球队的训练还有待提高。
“包括我在内的每个人都需要反思和分析,看看接下来该怎么做,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好。”赛后,莱科的态度谦虚而务实。在我看来,莱科只负责训练和比赛的技战术,更多的事情其实由海港俱乐部决定。
此前在应对疫情上,球队管理层无所作为,应对不力,或者说早早就为当下中超的困境埋下了导火索。以上海申花为比较对象,虽然申花在康桥基地也受到疫情困扰,但相对可以保证一定的训练;如果上港俱乐部能早一点做决定,多一点责任心,及时调整训练场或者去其他省市集训,还是可以避免现在的尴尬。
一场上海疫情让以往俱乐部正常运营的原有经验完全失效,也进一步放大了俱乐部管理和教练组应对的短板。如今,教练组和俱乐部需要面对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中超备战新模式。这个时候,如果还保持原来“刻舟求剑”的思维,团队不仅可能无法摆脱“奥斯卡依赖症”,将来还可能要交更多的学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