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字记录上海体育的发展,通过阅读学习体育文化的力量。2021年10月,由市体育宣传教育中心制作的《划船进上海——上海划船百年纪事》一书历时一年制作完成并首次亮相。
上一期,小身体和你一起回忆“赛艇运动如何起源于上海”。知识点都记住了吗?文末有有奖问答环节给大家。不要错过!
本期继续阅读《划船进上海——上海赛艇百年纪事》,看看上海赛艇俱乐部是怎么成立的。
在19世纪,上海划船协会也必须是会员?
1863年5月1日,在上海体育基金会(又称“国际体育会”)的贷款支持下,上海赛艇俱乐部正式成立。会议地点在苏州河石桥的西头。第一任主席是英国人威廉·斯托特,名誉秘书兼司库是美国人海恩斯。
描述:1863年,“上海划船协会”成立,位于苏州河石桥西头。
你知道吗?你知道吗?“会员”一词就是在那个时候出现的。上海划船协会成立当天,制定了由21项规章制度组成的《上海划船协会章程》(以下简称章程)。章程中规定的详细入会流程:申请人将自己的名字连同两名会员推荐人的名字一起提交给总会秘书,然后由委员会投票决定是否有资格入会。如果五分之一的票数是反对票,就不能通过。会费25两银子,此后年费10两银子。此外,宪法甚至明确规定,所有成员划船时必须穿白色运动服。“推荐制”的入会方式,不仅简化了申请流程,也让上海泛舟联合会成为“贵族”身份的载体,形成了明显的“名人圈”。上海划船联合会还为会员提供了一个在固定圈子内交流情感、共享资源、促进合作的社交平台。
申城河上的独特景观
随着上海赛艇协会的成立,各种赛艇比赛和活动逐渐形成,每年春秋两季举行一次的常规赛事,成为外国人在上海的盛会。
上一期我们说过,赛艇起源于英国。当时赛艇项目对于英国会员来说,一直是“自娱自乐”。缺少竞赛项目也使得他们缺乏改进战术的动力。而1866年的一天,一个美国人的出现打破了这个“惯例”。在那年的秋季比赛中,上演了第一场“国际大赛”,一位美国选手击败了英国选手,赢得了奖杯。当时的报道甚至称“这标志着上海赛艇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描述:1929年的比赛。
竞争的促进激发了成员们的求胜欲。为了在比赛中争夺席位,取得更好的成绩,他们开始主动从事艰苦的训练,对各种技术动作的规范性和专业性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在黄浦江和苏州河上,大大小小的赛艇比赛也变得频繁起来,赛马场上竞争激烈,赛马场的样子让人应接不暇。
还记得苏州河边的那栋红砖小楼吗?
在今天的上海,当你漫步在滩源,会不会看到一栋门牌号为“苏州南路76号”的红砖建筑,那里的上海划船协会旧址是我们这座城市的记忆。
描述:20世纪初苏州河畔的上海划船俱乐部。
上海划船协会在成立之初就提出要在苏州河或黄浦江沿岸修建船屋和码头,但由于当时资金有限,这一设想并未实现。1875年,上海划船协会几经周折,终于在苏州河上恒丰路桥附近建起了船屋,当时称之为“舢板厂”。1900年,上海泛舟会将“舢板厂”转让给公共租界部,从对方手中低价取得外白渡桥与乍浦路桥之间的苏州河南岸的一块土地。划船协会还通过贷款获得了4000两白银,修建新船屋的计划被列入日程。
图:苏州南路76号划船协会旧址。
经过两年的规划建设,上海划船协会于1905年正式迁至新址,也就是仍位于苏州南路76号的划船俱乐部。这座建筑沿着苏州河而建,由船屋、码头、健身房等运动设施和一座拥有11个房间的小型会所建筑组成。整个建筑占地约2.173公顷。设计风格不拘一格,顶部为维多利亚风格,部分为巴洛克装饰。里面有大型宴会厅、前厅、更衣室、洗手间和其他功能房间。在俱乐部主体建筑完工一年后,建在俱乐部西侧的室内游泳池也顺利完工。游泳池为上海划船协会会员专用,建国后更名为黄埔游泳池。
划船小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