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潍北监狱建狱70周年来临之际,谨以此文献给那些在潍北工作、生活过的人们,触摸那段碰击心弦、攻苦茹酸的过往时光,回味那段自强不息、热血澎湃的燃情岁月,开启那段独具特色、鲜活生动的人生记忆。

房屋的变迁
你们听说过“会唱歌”的房子吗?潍北就有!上世纪90年代,5名女警来到潍北实习。才10月份,天气冷得人在宿舍里就站不住,狭窄的窗户从外边用砖头封堵了半截,镶嵌的玻璃上也多有裂痕。半夜,她们被阵阵低沉粗厉的声音吵醒,骨碌碌爬起来,惊恐地四下张望,看了半天才发现原来是北风刮过窗玻璃,发出如牛吼般凄惨的声音。第二天,她们与老同志们谈起此事,他们相视一笑说:“这不算什么,潍北的房子向来‘会唱歌’。到底唱什么声调,唱什么风格,那得看什么季节,看刮什么方向的风,看风力的大小了。现在条件好多了,这些砖房起码结实耐用,先前那些草屋、土坯房“唱起歌”来,能把房顶都给掀翻喽。”
草房和土坯房

52年建场初期的草房
1952年10月,当第一批干警带领罪犯到达潍北农场的时候,四顾苍茫、沼泽盐碱,无半点生气,仅有3座搭建在高台上的帐篷,远看如同悬浮在大海上的航船。住房是亟待首要解决的问题,而且这是一项大工程。所有中队分工合作,支木柱、抬土和泥、绑高粱秸棉槐条子、涂泥浆、搭建……一排12间,一天建一排,到当年年底,所有人全部住进了草房。那时,不管是机关、家属院、会议室、监室都是草房,连真正的木头都少见,到1953年年底,共搭建草房873间。

潍北监狱历史文化馆中复原的草屋样貌
潍北的建狱元老甄守文说:他到潍北后,什么房子都住过,亲身历经了潍北房子的变迁,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些草房子和被他们称作“三联单”的房子。
草房刚建成,连门都没安装,干警们就住进去了,潮湿得不能入睡,再加上那能卷走一切的怒号狂风,弄得他们灰头灰脸像原始人似的。还有那些密密麻麻的蚊虫小咬,简直和吸血鬼似的,黏在身上一拍一大片。即便这样草房还是不够住,新来的干警就住进“三联单”。所谓“三联单”就是一间草房用粗砖隔成三间,本来地方就小,再加上砖的宽度,每个隔间只能搭建很窄的一张木床,睡觉的时候蜷缩着膝盖,翻身时一不小心就碰到墙上。除了床,只能在角落放下一张脸盘,走路都得侧着身子走,简直太苦了,不过,没有听到谁发过牢骚,都听从指挥,埋头苦干,大家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话又说回来,那些草房虽然挡不住风遮不住雨,晚上照样冻得在被窝里打哆嗦,但是起码比住帐篷好了很多。
土坯房

潍北人凭借出色的聪明才智,把建房艺术发挥到极致,不落窠臼,洒脱自由。草木房经过巧妙改进,掺杂了土坯,于是出现了草木房和土坯房共存的景象。土坯是用泥浆掺杂麦秸用脚不断踩压后,放到木板制成的模具里压实定型,然后摆出来反复晾晒,彻底干透后,像砖头一样砌成墙面,依旧拿茅草覆顶,但潍北的土质太差,往往混杂上砖石一起垒砌,这样建成的土坯房和正统土坯房是有差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