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的故事39:《鹧鸪天》头铁王恽直言谏忽必烈
在元代初期有一个三朝元老的名臣,他是中原人,叫王恽,号秋涧。他博学多识,一生都在官场里浮沉,而且刚正守穷。元朝三代帝王都对他是信任有加,他也成为了元代少有的佳话。

王恽
元代的铁骑真的是天下无敌,元代之所以战将如云,最大的一个优点就是成吉思汗舍得,用白话来说,就是肯分脏。肯到那种程度呢?就是如果你打下一座城,让你搜刮三天,得到的东西全是你的,三天以后得到的东西,国家只要一半。有能力你就上,能得多少就看你的本事了。于是元代的战将们看到城池的时候,那眼里全都不是城,全都是钱。一个个的拼了老命的冲。到最后打到欧州,打得欧州人现在都还有心里阴影。可见当的阴影面积有多大,多半用几何公式都求不出来了吧。
但是游牧民族打战无敌,可是治理却很无语,于是元代初期,重用汉人文官就是不得不走的一条路。谁叫你不会呢,不会就得学啊,如果学都学不会,那谦虚总会吧?于是一批汉官就这样提拔起来了,这个王恽就是其中之一。
王恽胆子很大,敢直言直谏,有啥不对的东西,他立马给你翻出来。而且能力出众,查贪啊,查案,样样都行。
他敢给忽必烈上万言书,要求改革旧制度,废除贪官,平均税赋。当时得到了忽必烈的高度肯定。而且他一生刚正,死的时候,钦差大臣看到他的故居就是草房,像个穷苦百姓。于是当朝皇帝直接给他的后代高官厚䘵。

波荡江湖
这个王恽的诗词也是写得也不错,而且书法也很有名。今天就来读一首他的代表作之一《鹧鸪天》。
鹧鸪天
波荡江湖万里余。归来缩首伴凡鱼。
门从席后轩车盛,鬓自霜来宦味疏。
思往事,注残书。闲锄明月种秋蔬。
傍人莫笑扬雄宅,好事时过载酒壶。
这是他由外任被诏到大都任官时,和一帮朋友一起喝酒。酒后友人们都散去,他感慨自己官场浮沉,于是填下了这一首词。
白话这首词就是:自己在外做官,四处漂泊。这里的万里余就是指四处漂泊,江湖是指离开京城外出做官的意思。现在回到京城,却被闲置,象一条没有跃过龙门的平凡鲤鱼。而且过得十分穷困潦倒,缩首就是指穷困的意思。我回来任学官的,名不显、位不高,当然就没有达官贵人来我这个穷舍做客。自从开学收徒之后,师从我的人倒是多了,门前的车马也就繁荣起来了。自己年龄大了,两鬓已经花白,对官场已经没有迷恋,相反教书育人更适合现在的我。

闲锄明月种秋蔬
想起以前漂泊江湖的生活,感觉自己一事无成。现在倒可以修书立言,感觉功德无量。也可以闲散之余种种菜,过过非常舒适的田园生活。大家别笑当年的扬雄,他虽然一生教书守苦,可是也有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往来。你不见人家的朋友时常带着酒来到他的草屋与他把酒言欢么?
怎么读都觉得这首词有点像怨妇。通俗一点来讲就是,我上半辈子都在外漂泊作官,好不容易被召回京城来了,你这个皇帝也不知道那根筋短路,把我闲在一边不闻不问。得,你不问也罢,我自己做点教书育人的事也蛮好的,而且清闲自在。
想想那些四处漂泊的年月,东飘西荡的,啥事都没有干成。现在倒好,可以写点书啥的,小日子过得还不错。你们别笑我穷,就像人家当年扬雄,不也有知心朋友往来把酒言欢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