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的故事(二十)《清平乐》“洋基”也经不住“猪”拱
在明朝初期,有两只“基”很有名气,一只“基”就是大名鼎鼎的刘基,刘伯温,熟悉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他,他被近代历史学家评为中国古代十大贤相之一。还有另一只“基”,叫杨基。
知道这个杨基的人不多,我也是读到他的词之后,感觉他的词风有股傲骨铮铮的气质,所以才特别去了解了这个人。
这个杨基的故事其实蛮多的。他是元末明初的人,有个在元朝做官的爹,自己很有才华,还是明初“吴中四杰”之一。后来元朝风雨飘摇,社会大乱。他就去张士诚那里做过幕府,就是家里请的智囊先生。这个张士诚就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死对头,后来被朱元璋给灭了,当然啦,这个后话,我们还是说回这个杨基。

杨基
后来杨基发现这个张士诚有“王八”属性,于是就弃他而去。听说朱元璋广纳贤才,于是呢,他就来投朱元璋啦。当时的朱元璋就像一个暴发户,身边特别需要这些有才华的人。“吴中四杰”之首前来,哪有不欢迎的道理。于是呢,这只“基”就伴着另一只“基”开始在朱元璋手下打工。
他虽然身为“吴中四杰”之首,可是比起另一只“基”来,还是差了许多。再加上他有一个在元代当过官的爹,自己又给张士诚打过工。以朱元璋那疑天疑地疑鬼神的性格,哪敢真的重用你?加上这只“洋鸡”又老爱写回忆自己年少的诗词,那是什么时代?那可是元代。所以这头“朱”就开始怀疑这只“基”,你咋地老想着元朝啊?你是不是心还向着元朝啊?你要搞清楚,你是在为我打工,怎么老想着我的死对头啊?你到底会不会打工啊?
刚开始这只“洋鸡”只是知县,因为才华与本事当了按察使,后来被老“朱”怀疑之后,升官的路差不多就断了。再加上些“小人”谗言,让本来怀疑他的朱元璋直接把他的官撸了。
撸了官还不甘心,直接罚他去做苦役。这只“基”可是从小娇生惯养长大的,哪受得了那份罪。直接就在股苦役的时候就嗝屁了,死的时候才五十二岁。

桃花流水潺潺
虽然说他的政治生涯很悲剧,可是他的文学成就很高。他的风格清俊纤巧,下笔于细微之间。而且他特别擅长五言律诗,当时人们称他为“五言射雕手”,笔锋相当了得。而且他特别有文人的傲骨,一直都有一种清高的骨气,让人们很是佩服。
今天就来读一首,他在做苦役的时候填的词《清平乐》。
清平乐
狂歌醉舞,俯仰成今古。白发萧萧才几缕,听遍江南春雨。
归来茅屋三间,桃花流水潺潺。莫向窗前种竹,先生要看西山。
白话整首词就是:也曾天花酒地过,转眼之间就成过眼云烟。自己才初生几根白发,人还没有老呢,就游历大江南北,经历许多颠沛流离。

茅屋
被罚做苦役之后,自己过着清贫的生活。三间破旧的茅屋,但屋前有娇艳的桃花,还有潺潺的流水。不要在我的窗前种上竹子,因为它会挡着我看山上的朝气。
这首词用了两个引用,“俯仰成今古”意指时光飞逝的意思,“西山”只指朝气。
一首词填下来,没有说因为自己服苦役就怼天怼地怼空气,相反一身傲骨,节气高风。你不就是把我罚过来做苦役嘛?那又如何?苦是苦了点,但是三间破草房,一溪流水就够了。本就无所求,要那么多东西有何用?这样的生活也没有什么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