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听起来有些复杂,但整个过程只需要3到4秒,裁判就可以得到一个由系统计算出的精确结果。而如果最终主裁判决定采纳该结果,系统就会通过运动员身体上29个数据点采集到的数据,借助3D人体姿态重建技术,自动生成一段3D动画,该动画将以最佳视角详细画出越位线的位置以及越位球员在接球时身体各部位的位置,并在体育场的巨型屏幕上及转播画面中播放,让球迷们看得“心服口服”。
既然人工智能如此强大,那么是否能够直接取代主裁判做出最终的越位判罚?国际足联裁判委员会主席皮耶路易吉·科里纳反复强调,该方案之所以命名为“半自动越位判罚技术”,便是因为其只能为主裁判提供是否越位的参考结果,而无法做出最终判罚。艾坤也表示,在进行越位判罚时,助理裁判员不仅要根据客观事实做出判罚,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还需要其根据规则对比赛发生的事实进行主观判断,“比如处在越位位置的进攻队员虽然没有接球,但其是否干扰了对方队员、是否参与了进攻、有没有通过移动来干扰对方队员处理球等,这些判罚涉及到对于比赛的深入理解,机器暂时无法做出完全准确的判断。”艾坤说。
AI技术已在多个体育项目中得到应用
虽然目前该越位判罚技术尚未在所有足球比赛中普及,但与其采用相似的动作捕捉技术、3D人体姿态重建技术的人工智能系统已在多项体育赛事、训练中广泛应用。在2021年进行的东京奥运会上,中国跳水“梦之队”表现堪称完美,拿下7金5银的优秀成绩,人工智能教练便是幕后功臣之一。
该教练系统由中国国家跳水队与百度共同推出,是国内首个“3D+AI”跳水训练系统。根据参与该项目的百度资深研发工程师卢飞翔博士介绍,该系统通过高速摄像机捕捉运动员自踏上跳板至完全入水之间的2D高清画面,随后通过大脑3D视觉技术以及深度神经网络技术估算出运动员的三维姿态,并获得每个关节的三维角度。随后再通过人体三维重建技术,将跳水全过程进行三维再现,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实现对跳水动作精准的量化评估,模拟裁判打分。
不只是辅助训练,人工智能在体育赛事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多。在2021年2月举办的北京冬奥测试赛中,由小冰公司研发的人工智能裁判与教练系统“观君”便担任了空中技巧项目唯一的竞赛裁判。成功完成了个人预决赛、超级决赛、团体预决赛共44人次执裁,获得了国际雪联、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的一致认可,而这也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在无人工干预的情况下,由人工智能独立完成大赛的执裁任务。
根据小冰公司CEO李笛介绍,“观君”解决了运动员动作姿态识别难题,并在训练数据非常稀少的情况下构建起了冰雪运动分析模型,能够对空中技巧运动员的运动轨迹、身体姿态、出台角度、高远度等多维度指标进行分析,学习、模拟国际大赛的裁判打分标准。对于这一系统的未来应用,李笛表示,目前所展示的技术往往是阶段性的开始,他相信未来人工智能在体育训练等方面的应用将很快普及到寻常百姓家。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