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上海市第十七届运动会确认将于2022年11月至2023年1月举行。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作为全市最高规格、最大规模的综合性运动会和青少年体育赛事,市运会作为“上海青少年的运动嘉年华”,将在第三季度陆续启动。这一举措,无疑承载着进一步助力恢复城市热情、活力和信心的期望,力争展示更活力、更青春、更健康的城市形象。
上海举办市运会,充分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发展观。1952年6月10日,毛泽东同志为新中国体育工作题写“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今年也恰逢毛主席这一题词发布70周年。
1953年5月30日,第一届上海市运动会在虹口体育场进行,当时称为人民体育大会。待上海市第十七届运动会第一次实现跨年度办赛并顺利落幕,这个充分展现上海人民群众参与度的体育盛会,恰也迎来70周岁生日。
今年,还是上海竞技体育的70周年。70年前,上海市体育训练班在南昌路57号成立,此后70年里,上海竞技体育历经风雨砥砺,形成了独具上海特色的都市型竞技体育发展格局,一代代优秀运动员为祖国荣誉而战,为上海城市增光添彩。
从1984年首次参加奥运会到去年的东京奥运会,上海共有运动员348人(次)参加比赛,获得金牌24枚、银牌43枚、铜牌31枚,进入项目前八的有235人(次)。上海作为南方城市还培养了3名运动员历史性地参加了2022北京、2018平昌两届冬奥会,这些都是照耀上海城市、鼓舞上海人民的体育荣光。
如今,中国体育正在经历时代转型,从为国争光驱动中国体育发展的模式,逐渐转向展现社会责任的发展模式,跳出过去的精英体育、专业体育,不断完善面向14亿人的体育事业。上海体育,一直锐意改革,先行先试,寻求海派“大体育”发展新空间。
上海市运会,让体育发展成为每个人都关心的事,不断构筑体育生活化场景。一直以来,市运会是体教融合的大熔炉,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检验上海体教融合和学校体育工作成果,充分展示传统体校、学校体育、社会力量办训三种模式协同发展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新成效。